注意陷入理论指导实践的误区

注意陷入理论指导实践的误区

四代杂文2025-11-08 03:52:46
活动是生命的本质特征,是生命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人是高级生命,其活动也与其它生命存在着根本不同。人的活动与其它生命活动相比不仅仅是自我的,而且还是自觉的。也就是说人的活动不仅仅是生命自我的原始本能,还是
活动是生命的本质特征,是生命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人是高级生命,其活动也与其它生命存在着根本不同。人的活动与其它生命活动相比不仅仅是自我的,而且还是自觉的。也就是说人的活动不仅仅是生命自我的原始本能,还是有意识参与的自觉活动。我们通常把人有意识参与的自觉活动叫实践。比如人要生活生存就必须获取和创造维持自己生命的物质材料——财富。财富的获取、创造、储存都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人类必然存在的社会行为,因此人在创造社会财富等实践的过程中,能一直保证实践的正确性,尽量在实践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就显得异常重要。怎样才能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呢?人们常常强调用正确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但是在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还会走很多弯路。一帆风顺的实践几乎没有。是理论不正确不科学吗?不是。是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有错误吗?也不是。那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正确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我们知道理论来自于实践,再正确的理论也是以往实践的产物,它根植于以往那个特殊的环境,它与当今的实践活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距离。我们要用现成的理论来指导当前的实践,就是忽视这种“距离”,这些“距离”足以让我们经受挫折甚至惨遭失败。
那么到底有没有正确科学的理论呢?有。关键是正确科学的理论也要有正确科学的看待。只有正确科学地看待科学理论,才有正确科学的理论,否则便没有正确科学的理论。怎样看待呢?我们必须明白理论只能指导实践的大方向,指导实践的大原则,他不能具体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行为,要具体指导我们的实践行为,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做更加具体、更加细致的工作。在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获得更多、更具体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是缩短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之间“距离”的有效途径。
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经验和理论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都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实践经验是某个或某几个具体实践的思想,而理论是从无数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又在今后的实践中对其正确性进行了不断验证的思想。就是说,科学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没有实践经验就没有科学理论。但并不是任何实践经验都能称其为科学理论的,但如果实践经验一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就进入了哲学的范畴,就成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永久性财富。所以,科学理论比实践经验更具有了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正确性、科学性、广泛性和长久性。当然,科学理论也不能替代实践经验对实践的具体作用。因为实践经验比科学理论更贴近实践,更有利于对实践过程的具体指导,是对科学理论的必要补充,是科学理论的重要支撑。如果把实践活动看作是在大海上巨轮的航行,科学理论就是巨轮的航向,实践经验就是驾驶的技术: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在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科学理论,又要注重实践经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一要对理论有科学正确的理解,二要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对理论进行科学应用。如果对科学理论一知半解,不能全面正确掌握其精粹和要旨,片面理解、断章取义或者不考虑具体的实践实际死板地套用理论,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反之,如果忽视理论,或违背理论,专凭实践经验,主观臆断,随机行事,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所以说并不是有了科学理论,就能保证生活生产实践一帆风顺的。理论是一般的理论,不能死板套用,具体实践中仍有很多具体情况是理论包容不了、解决不了的。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具体”就一准要犯错误。所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要把自认为的科学理论当作走向成功的唯一法宝,因为并没有绝对科学的理论,任何实践都有其具体独特的一面。这就是理论可以运用,成功不可复制的原因;这也是经验好讲,真经难取的原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