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什么这么浮躁
二十年前,著名作家贾平凹通过他的小说《浮躁》指出现代人浮躁的原因,是主体意识的高昂和自身素质的低下。由于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人们的思想、行为便表现出极度的浮躁来。我一直叹服贾先生的深刻。到现在还是如此。
二十年前,著名作家贾平凹通过他的小说《浮躁》指出现代人浮躁的原因,是主体意识的高昂和自身素质的低下。由于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人们的思想、行为便表现出极度的浮躁来。我一直叹服贾先生的深刻。到现在还是如此。
最近看了几篇钱穆先生的文章,发现钱先生的思路很多都和鲁迅不同;而我们平时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以鲁迅为正宗的。如对于儒家的认识,鲁迅基本是一棍子打死,而钱先生却褒扬有加。鲁迅从儒家对人的心志的影响下手,分析了儒家的忠恕、孝道、仁义、中庸等对国民思想的麻痹作用,指出千百年的教育只是吃人二字。而钱穆从中国的地理,政治,建国方式等方面着手,指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在于儒家,民族的团结,延续,发展等,也在于儒家。
从目前的国际形式国内状况来看,我想,鲁迅应该是属于革命时代,而在建设时期,我们真的还要看看钱穆。
从钱先生的思路来看,我们可以较好地分析眼下的浮躁,也能够为克制浮躁找到一条途径。贾平凹所说的“主体意识的高昂和自身素质的低下”之间的矛盾,我们在钱穆这里就可以找到根源。
五四运动的一批健将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砸得粉碎。许多的东西甚至不分好坏地被否定掉了。打倒孔家店之后,人们呼吁的是西方民主与科学。这本身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渊源博大的中华传统是不会这么轻易地被否定掉的,它早以内化为人们的思想和血液,一旦强行割裂,就会出现许多的不适;更何况,人们在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时,学不得法,看不到小姐,只见到丫鬟;没接到贵宾,只接到恶仆。(钱穆语)所以,丢了历史,走不出新生,就是中国人的现状。这是钱穆对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概括,我觉得就是放到现在,也还不错。
我们知道,五四之后,我们还有一个“文革”,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它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过之而无不及。秦始皇对文化的强暴,毕竟还有一个后续——统一,而文革对文化的戕害是要斩草除根的,却并没有新生什么东西。
五四运动的一棍子,文革的一拳一脚再加一刀,我们的传统就被阉割了——最起码是看起来被阉割了。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国人,是没有根的中国人,是浮在水面的中国人。没有依赖,没有信仰,没有寄托,因而也就没有了方向。当我们发现了好的东西的时候,我们的主体意识就很容易高昂,而我们的素质,由于我们的政治,我们的经济,我们的文化还不够发达等原因,还比较低下。二者之间的矛盾就使得我们浮躁起来。
那么,怎么走出这种浮躁呢?途径便是:寻根。丢掉的传统要找回来。当然,面对历史,我们从来都不应该全盘照搬。对外来的文化也一样。在这里,好的方法正如鲁迅所说,要实行“拿来主义”。(不知鲁迅当年提出这一说法时,可否考虑到儒家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胡批乱侃之也谈大学生当村官儿
下一篇:泛谈文学作品的意境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