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阳萎

心灵阳萎

悖慠杂文2025-09-16 07:25:04
张贤亮在他的中篇小说《青春期》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劳动改造人员,长期的政治、心里压力,以及那种独特的家庭生活(只与母亲在一起生活),主人公对异(女)性的无知和空白让人悲哀万分,好不容易有一
张贤亮在他的中篇小说《青春期》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劳动改造人员,长期的政治、心里压力,以及那种独特的家庭生活(只与母亲在一起生活),主人公对异(女)性的无知和空白让人悲哀万分,好不容易有一位女人愿望让他品尝性的美味时,他却因为胆怯而无法作为了。那女人说:“哥哥哟,你的心先怯了”。
张贤亮绝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主人公对性的缺憾,他所要表达的正如我看不惯张先生小说中的议论一样:“怯,是人生道路上最大的障碍!魔障都是从自己心里产生的,现实不存在恐惧,恐惧都是境由心造”。
有些事并不是经验不足,而是经验太多。我们做有些事,往往是想得太多。记得有一篇调查,说中国首富前十名中只有一名高学历的,其他人受的文化教育都比较低;只有一名是就地致富的,其他人都是异地致富。为什么呢,因为高学历学的知识太多,因为当地人对当地环境太熟悉,就会把很多以往的经验找出来,反复说服自己,用历史上那些失败的事例告诫自己这事做不成,心儿先怯了呀。
事实上,做成功任何一件事之前,每一次都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把握是很难做到的,而一些善于行动的人会在开始之后运行过程中完善那些不充足的条件,另外一些人却一直在等待所有条件的成熟,结果什么事就很难做成。
据说美国当年创意办《读者文摘》杂志的设想者有6位,其中的5位因为当时邮局不办理征订手续,就等半年后邮局开通了再想创办,而另外一个人与妻子却不等邮局开通,自己亲自写信联系征订客户,半年后那5人到邮局联系时,《读者文摘》杂志已经创办了。
我们普通人并不是人人都想要办大事,都要办成大事,但是总有一些事等着我们去办理,总有一些事等着我们去做决定,无论如何,千万别心怯,千万别为自己那多余的知识所左右。
看上一个心爱的人,却怕人家拒绝不敢表白,有一个绝好职位的空缺,却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去积极申请争取,有一个利润很丰厚的生意,总想等看清了一切风险之后再投资,这样三等四想怕这怕哪,一切有利的机会就都会失去,惟一等待自己的只有老大徒伤悲的后悔。之所以这样,都是心儿先怯的缘故。
凡事先试试,再想想,那怕是失败了,也能收获教训的。也就是说一定要做一个坚定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唯物主义者。别做“青春期”的主人公。一生啥事也没做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