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榆情未了
在共和乡立新村有一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小自然屯——榆树屯。然而,就在这一百多人当中,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九人,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两人。每当有人问起当地人长寿的原因时,人们都会神秘地说,因为屯子边的山脚下生
在共和乡立新村有一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小自然屯——榆树屯。然而,就在这一百多人当中,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九人,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两人。每当有人问起当地人长寿的原因时,人们都会神秘地说,因为屯子边的山脚下生长着一棵三百多岁的老榆树,是百年古榆的灵气在庇佑着生活在这方水土上的乡亲们,而村子里的百姓与老榆树之间也因此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从小村的名字上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老榆树是多么的钟爱了。可是,当你走近它的时候,那份钟爱立刻演化成一份敬仰,一份肃穆,一份神圣。
老榆树的树干从地面到树冠足有七米多高,粗大的躯干用两个成年人合围都围不到头儿。从树干破损处看裸露着的树皮竟有十几个厘米厚,写满了岁月沧伤的榆树皮就像蛇皮的花纹一样斑斑驳驳,封印在古老而依然挺拔的躯干上。
毕竟已是历经三百多年风雨的洗礼,老榆树的枝干长到两米后便开始分叉。数百年来,有的树杈向着太阳的方向越长越大,有的则承受不住风霜雨雪的摧残,劈裂干枯了,现在只剩下四支粗壮的主干,向着四个不同的方向伸展。正是这些枝干的盘结,竟鬼斧神工地给老榆树打造出了一个“卍”字的形状,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中记载: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相之一。有了“卍”字品相的百年古榆在人们的心中更凭添了无尽的神秘和祈福纳祥的瑞意,这一切也正应了人们给它起的那个充满祥和的名字——“卍”字榆。
每当说起“卍”字榆来,当地的老人们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讲给你听。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卍”字榆还有一个姊妹树,原本并排栖居在这里,后来,屯子里来了一位风水先生,看到这两棵榆树后,围着姊妹树整整观望了三天。看着风水先生如此痴迷,村里人想,这其中肯定藏有玄机。可是,得到的答案竟是,这两棵树不能同时生存在这里,必须要将它们分开,否则将会给村民带来灾难。那时,风水先生的话如同圣旨一般。于是,由风水先生代劳,将其中的一棵榆树移植到了他的老家穆棱镇。原来,风水先生一到榆树屯便看出了这两棵榆树的祥瑞之气,为了能顺利的占得一份瑞气,便向村民撒了个谎,将姊妹树拆散。如今,另外一棵还依然挺立在穆棱镇的土地上。
而另外一个故事就发生在当今。
据说,三十多年前,共和乡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冯张氏,因患乳腺癌而痛不欲生。就在她即将绝望之际,有人指点她到榆树屯祈求“卍”字榆的垂怜。于是,冯张氏的儿子满怀虔诚之心,来到“卍”字榆的面前,声泪俱下地倾诉着母亲的不幸遭遇,拜求老榆树能够让母亲去病消灾,恢复健康。在到医院治疗的同时,冯张氏每年都要到老榆树的面前跪拜。如今,冯张氏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依然健在。其实,我们都知道,她的康复与当今先进的医疗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卍”字榆在无形当中只是成为了冯张氏的精神支柱,老榆树的“神灵之意”给了冯张氏无穷的精神力量和战胜病魔的信心,这种冥冥之中的力量也演变成了人们心灵的寄托。
如今的榆树屯乃至周边所有知道“卍”字榆的人们,若是儿女行婚论嫁,便会凝望着老榆树,祈求百年好合;老人疾病缠身,便会跪拜祷告,祈望能祛病安康;孩子命运多舛,无奈的父母双亲会带领孩子,跪认干亲,恳请得到老榆树的庇佑,运转亨通;喜得贵子、外出远行、新屋上梁,老乡们也会水酒一杯,求得一份喜庆、一份平安、吉祥。每一次的祈求,人们都会在老干虬枝间系上一根鲜红的丝带,每一根红丝带都是一座人们与“卍”字榆沟通的桥梁;每一根红丝带,都能将人们的心愿用意念传输给老榆树,以使彼此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寒冬里,一道道新旧交加的红丝带,紧栖着雪野中傲然挺立的老榆树,努力地将缠绕在躯干上所有痛苦的记忆随风驱散;
春光中,一道道交织着人树情深的红丝带,伴随飞舞着的金色榆钱儿,将寄予在老榆树灵海中的一个个希望,根植在孕育着生机的大地上。
春更秋叠,独具神韵的“卍”字榆与村民们一同厮守着流转的岁月,共同演绎着人间的悲欢。“卍”字榆俨然如同一位长者,一位先知,一位神灵,在淳朴的乡亲们心中传承着那份敬仰,一辈,一辈……
百年古榆,“卍”字筑祥。彰显灵韵,千古流芳!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