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酒事

丽江酒事

悦喜散文2025-04-15 04:49:28
酒友唐歌,江湖人称“唐雅人”。大隐隐于市的书法家和收藏家。也是一异人,房产数处,资产丰厚不知几何,但穿戴全不讲究,出行全靠公汽,每日逛菜市,为一毛二分跟青菜婶争得脸红耳赤。所以,另有一称谓:“老财”。

酒友唐歌,江湖人称“唐雅人”。大隐隐于市的书法家和收藏家。也是一异人,房产数处,资产丰厚不知几何,但穿戴全不讲究,出行全靠公汽,每日逛菜市,为一毛二分跟青菜婶争得脸红耳赤。所以,另有一称谓:“老财”。实在很财。但另一方面,他又大方之极——终日宴请宾客,呼朋唤友。他性嗜酒,却不滥酒,与酒若情人,分寸恰到好处,颇有名士之风。
去年,他在丽江新买一处房产,附送一百多面积的阳台。半年多苦心经营,终于构筑了一所“空中庭院”。于是邀我们几个所谓的文客并往,也算行“开园”之礼。
虽然对他的才情早有了解,但眼前景象依然令我吃惊。楼台庭阁,竹林池塘,奇石林立。他居然弄出了大观园的效果,九转十回,风景一眼无法窥透。大家就林下桌椅坐下,就最近的文化趣事拉拉扯扯开来。
唐歌,在圈内也是“非著名”美食家了,他的烹饪手艺,绝对是高于私家菜馆的水准。聊天间,不断有解馋之人往厨房窜,实时报告雅人的进度:蒜泥白肉、辣子鸡丁、花椒鳝段、粉蒸排骨、龙眼咸烧白、酸菜肚片汤……
某兄言道:唐歌整这么大阵仗,想必今天是要大干一场才是,早晓得,我就拿两瓶酒过来了。(说这话的是顶着丽江市府某长的书法家、作家,在古城及周边放肆题字的那个)。
“放心,到了他这里,就这些菜品,好酒是少不了你的。”
“啥子好酒嘛?还吊大家胃口呀?”
哈哈……大家默契地笑开了。
等最后一个汤收锅,上桌,转身进屋拿酒。大家早已迫不及待,个个敲着筷子嚷嚷着,“小二!上酒呀!”
唐歌不急不慢,双手捧满东西踱进园子,笑了笑,没说话,先将一个陶瓷酒壶放到桌上,每人面前放一个别致的陶杯子,这倒是头回享受如此待遇啊~~这是唐歌给我们惊喜的标准动作。“唐雅人,这酒壶真不错,现在很难有机会这么讲究、这么文雅地喝酒了,是啥酒啊?让我们欣赏欣赏啊……”“自己看呗。”
我把酒壶转过身来看正面,“唷,水井坊,唐歌,这是啥时候捣腾出来的呀?”
“这个你们就不用管了,今天就敞开了喝吧,不醉不归!”说着,唐歌打开一瓶水井坊,熟悉地在酒瓶、酒壶、酒杯中倒腾着,光看着都酒兴大发,食欲大振。
几个老酒搭子,觥筹交错。美酒,看上去晶莹剔透,闻上去陈香那个飘逸,抿一口,甘甜清润;挚友,无贵贱之分,等级之嫌,只为情趣投合,品味之融。君子之交淡如水,把酒言欢。
确实好久都没这样的氛围了。艺术家、《画说丽江》的湖南老乡老郑感慨,有酒有朋友,这日子才叫生活。他说,“这酒就这包装、这酒壶、这味道…真是太霸道了,哈哈……”
“那当然喽,你娃以为呢!”唐歌端着酒杯,“告诉你,这个酒可是老温出访英国时喝的哦,酒杯也是哦,好不容易找朋友捣腾到的,老唐我够意思吧。”
唐歌只要说起酒,就眉飞色舞:“咱们怎么说也算文化人吧,喝酒也得喝有历史文化的酒。水井坊,出自成都水井街,600多年前,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古锦官驿城最繁华的地带,历史悠久,据说元朝开始酿酒,直至今天。历史价值好比“秦始皇兵马俑”。来,大家齐举杯,细细品味,发表发表感叹吧。”
“好啊~~兴致好着呢!就担心没机会抒发下呢!”
老唐说,“不管什么,你们能来是看得起我,今天我老唐高兴,当然不能待遇低了撒,高规格,给你们喝水井坊,以后你们要是想得起我老唐,随时都可以来,酒,我这里有的是。”我们知道老唐开始说酒话了。
临别,薰薰然送唐歌一句:这一场酒,我感觉不是喝到胃里的,而是喝到心里的。
到今天,离开丽江半年多了,那帮顶着各种头衔隐于丽江大谈酒事的老PP现在不知过的可好?我在千里之外的娄底都闻到了酒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