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扬“第二次握手”
产生与张扬“第二次握手”的冲动,缘于报道文化巨变的专题。尽管小说《第二次握手》有诸多缺欠,但在那个文化禁锢刚刚被打破的年代,《第二次握手》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创造了一个在今天的作者和读者看来,有
产生与张扬“第二次握手”的冲动,缘于报道文化巨变的专题。尽管小说《第二次握手》有诸多缺欠,但在那个文化禁锢刚刚被打破的年代,《第二次握手》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创造了一个在今天的作者和读者看来,有如天文数字的发行量。取下书架上的《第二次屋手》,发现自己购买的是1981年8月长春第6次印刷的书,其印数标明为95万册。小说1979年7月北京第1版,两年之内,印刷了6次。至于后来又印刷了几次,总印数是多少,我不知道,至少不会少于百万册吧。
20年前,我读该书的时候,还是一个如书中主人公苏冠兰初次登场时候一样的少年,习惯心高气傲,喜欢浪温温情,还爱“为赋新词强说愁”。老家那个长辈们认准的“叶玉菡”似断未断,新近自己暗恋的“丁洁琼”欲说还羞。什么政治的影响,社会的制约,从《第二次握手》中未能读到,反而对苏冠兰与丁洁琼“鱼传尺素”的“两地书”津津乐道。“亲有的琼姐”与“与爱的兰”的缠绵情书,被我背诵得滚瓜烂熟。
据说,文革时间,《第二次握手》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的。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它就正式出版了。这恐怕与它写的是知识分子命运变幻的主题有关吧。苏冠兰是国际著名的天文学家苏凤麒的儿子,他自己亦是实验药物学家;丁洁琼是著名作曲家丁宏的女儿。本人后来成为声望卓著的核物理学家。书中的凌云竹、叶玉菡、赵久真等人物则为国际国内有影响的自然科学家。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知识分子受到格外的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另外,文学艺术界冲破“三突出”的禁区,提倡“写人性”。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那么,这部传抄于文革期间,至少符合上述两条时代要求的小说,得以出版了;而且,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重读该书,似可以根据个人阅历的增长对它进行一番审视。和时下众多粗制滥造的小说作品相比,它显得十分精细。精细在全篇以25万字叙写主人公的事业、生活和爱情经历,熟练而巧妙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方法;精细在所有设有伏线或伏笔的地方都有恰当的照应;精细在人物的心理活动,都被一一描述出来;精细在它所拟定的每一节的小标题均为总领全节的四个准确的字眼……
至于作家在《后记》中表现出来的谦逊态度,则更应使时下许多自吹自擂的作家汗颜。张扬说自己的作品“粗糙、拙劣”,一是由于每一稿都是没有前稿依据的情况下写成,二是由于自己没有充足的纸张和时间,三是由于自己文化、写作水平的限制”。多么诚恳,多么真挚。作家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可以说,任何一部堪称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有不足之处的,而作家在巨大的成功面前没有表现出那种志得意满,沾沾自喜。
20年过去了,不知张扬先生健在否。张扬是不善于张扬自己的,没有因为功成名就捞自己的,没有因为功成名就捞个什么官儿在那儿指手画脚,也没有随意写出一些一般的作品捞取空名。但一部《第二次握手》就能使他长留天地之间,长留广大读者心中。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月下思
下一篇:母校恩难忘,友谊树常青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