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思乡情,古诗里的思乡之旅

悠悠思乡情,古诗里的思乡之旅

官第散文2025-03-26 21:43:1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一句古诗道出多少游子心声。独在异乡,佳节将至,心中那总也排遣不去的思乡情绪更是一日比一日浓厚。夜不寐,手把古诗书,那悠悠的思乡之情,跨越时空,扑面而来,直与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一句古诗道出多少游子心声。独在异乡,佳节将至,心中那总也排遣不去的思乡情绪更是一日比一日浓厚。夜不寐,手把古诗书,那悠悠的思乡之情,跨越时空,扑面而来,直与心灵产生深深的共鸣,确谓“思念故乡,郁郁累累”呵。
在家时,不觉家有多好,老想着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然一旦双脚踏在异乡的土地上,满眼都是陌生的人群,慢慢地,那种沉重的孤独感会一点点地淹没心灵,思乡的情绪亦如春草,更生更长更密。在某个难捱的时刻,恨不得身生双翼,一下子飞回魂牵梦绕的家园。然而面对千山万水的阻隔,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却只有隐忍的等待,殷切的期盼罢了。正如王安石所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而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中盼归之情更是深刻:“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归人欲等落雁之后方踏行程,而归情已在春花生发之前便已有了,归期漫漫,望眼欲穿呵!
每个漫漫长夜,最易滋生思乡情绪。独卧床榻,辗转反侧,故乡那熟悉的牵人心肠的一幕幕,总在脑海里徘徊,挥之不去。正如高适《除夜作》所云:“旅馆客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而“独夜不能寐”的王粲,干脆“摄衣起抚琴”,浓浓的思乡之情就都寄托在这悠悠的琴声里了。长夜难捱,而有月的夜晚更难入睡。思乡伴明月,愈发乱人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妇孺皆知的《静夜思》中,其思乡之情就在那举头望月的一霎,油然而生了。三五月明之夜,游子思乡之时,正如白居易所云:“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而月圆人不圆,徒令人肠断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自然界之声响,或轻微,或悦耳,亦总能惊撼到多愁善感的游子之心。白居易《答春》诗中有“其奈山猿三声叫,故乡无此断肠声”之句,凄厉的猿声惊扰乡心也倒罢了,而身在他乡的柳宗元在“倦闻子规朝暮声”后,“不意忽闻黄鹂鸣”,这本清脆悦耳的黄鹂歌声竟让其“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更不消说那凄哀的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还有那幽怨的琵琶声(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了。
睡不得,闻不得,偏又家乡回不得。痴心的游子竟然面对故土方向,登高而望,以期能看到故土的半点影踪。唐戴淑伦便有一首构思新颖的诗云:“湖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真乃痴人痴作也。只是凡胎肉眼,又岂能穿越万水千山?于是乎宋李觏便在诗中无奈低吟:“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碧山暮云,何其无情!游子离人,徒有无奈!难怪沈约干脆直言:“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的确,在双脚踏不到故土的时候,能够时时回到家乡漫游一番的,也只有那颗包含思念的心罢了。即使在当今社会,不管身处多远,通过现代的通讯媒介,眼睛可以看到家乡的美景,耳朵可以听到故友的声音,然而乡愁,又能减却掉几分几毫呢?
有人说,故乡永远只存在于彼岸,是个永远都无法回归的地方。的确,因为思念的浸淫,回忆里的故乡永远比实地更美更亲更虚幻。然而,千百年来,自古至今,那悠悠的思乡之情,其诚挚,其浓烈,其无可逃避处,谁又能够否认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