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灯

撒灯

义子散文2025-03-19 19:59:24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们说过村里有这样一个风俗。那时的我只是跟随着村里人凑热闹,不知道这是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好奇心在作怪。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忽然发现撒灯绝不是一个游戏那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们说过村里有这样一个风俗。那时的我只是跟随着村里人凑热闹,不知道这是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好奇心在作怪。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忽然发现撒灯绝不是一个游戏那么简单。而是老家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往大了说这是老家给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意义。
撒灯顾名思义就是把灯沿途撒开,至于这个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灯。而是一种蘸了洋油的灯捻子。通常撒灯要在正月十五晚上,前夜村里人男女老幼聚在一处赶制这种灯捻子。撒灯只要目的是祈福保平安。因为如果某一年没有撒灯,在这一年里总会有祸事横事发生,可也怪了,只要这一年撒灯了,那些祸事横事就不会发生了,一来二去,撒灯就成为了风俗了。要是某一年没撒灯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或是不安。这期间有几年没有撒灯,于是相继出现了很多的大小祸事横事。于是村主任又把撒灯提到了日程上来。当然了村里人都十分支持。他们似乎已经把这个风俗当成了护身符。可以说这是全村的守护神。
正月十五当夜,村里安排了吹打班子,从村部出发,开始沿线撒灯。当然这个路线是事先商量好的,就像迷宫路线一样,总之每家每户都要路过。还有寺庙,山边,村头,路口等等重要的地方都要走到。甚至点上三炷香,跪拜三下。在我这个读书人看来,这或许是封建迷信,但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这是一种风俗,这是一种文化。吹打班子自然是村里的秧歌队的。挺专业的,至少在我看来。高跷灯会是村里的例会,每到年根村里就筹备组织。那前村里的姑娘小伙都是秧歌队里的主力,而且村里很多年轻人搞对象都是这么认识的。
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要撒一个或是多个灯捻子,这个灯捻子要燃烧很长时间,当然撒灯捻的地方一定要选择在空旷的地点,远离柴火和干草。而且那家的主人还要负责照看和处理。夜晚的火光煞是好看,或明或暗的,时近时远。打远处看,就像一条火龙盘旋在那里。
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地方还要多停留一会,直至把不干净的东西赶走。我就在这样的撒灯活动中由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如今我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此时我再尾随着村里人参加撒灯,多少有些伤感,似乎这不是撒灯,而是贴近家乡的心脏,感受家乡的温暖和关怀。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活动更能接近家乡母亲了,曾几何时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而此时的我却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这样的风俗伴随着我的成长,更增添了我童年的色彩。
多年以后,我有幸成为一个用文字描绘世界的人。我有责任用文字记录下这专属于我的家乡风俗。我想这就是回报家乡的最好的途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