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物

故乡风物

招邀散文2025-03-22 12:24:19
我的家乡叶县杜杨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说其古老是我一厢情愿的说法,其实她的年龄已无可考,历史典籍里也查不到她的影踪,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村庄,就像生活在这个大平原上的许许多多的勤劳善良普通老百姓一样,默默无
我的家乡叶县杜杨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说其古老是我一厢情愿的说法,其实她的年龄已无可考,历史典籍里也查不到她的影踪,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村庄,就像生活在这个大平原上的许许多多的勤劳善良普通老百姓一样,默默无闻却又生生不已。在她的东边二十余里便是古今有名的叶县城,叶县过去也叫作昆阳,便是西汉末年发生过历史上有名的昆阳大战的地方,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从这里一战而扭转颓势后来才当上东汉的开国皇帝的,至今在叶县周围,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仍是一个百姓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城西有无霸城,城南有烧车河。再往前追溯,春秋的时候,还有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物,那就是叶公沈渚梁,字子高。据史料记载他是一位楚国的王孙,世家子弟,在叶县任职期间曾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口啤颇佳。有一次孔圣人老二先生周游列国到此歇脚,叶公还向其讨教治国方略,孔老夫子吃饱喝足之后,便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千古名句。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叶公完全是个正面人物的形像。谁知到了后来,东汉的时候,有个叫刘向的人写一本名叫《新序》的寓言小说集,里边有一篇叫作《叶公好龙》,说是叶公子高好龙成癖,屋子里到处都画满了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后大受鼓舞,有一天就从天上悄悄下来跑到叶公的窗前偷看叶公画龙,那时叶公正画得兴起,一抬头看见这么个呲牙瞪眼的家伙,当时吓得差点没得神经病,扔下笔就跑了。这事儿显然是刘向写着玩的,反正跟死人开玩笑也不会受法律的惩罚。叶公好龙可能确有其事,但要说有真龙从天上下来,那可是天方夜谭,你打死我我都不信。但偏偏就有人信,而且还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天长日久,倒把好好的一个叶公弄成了个华而不实的形象,带有几分滑稽的色彩,宛如戏台上的丑角,惹得我的朋友杨晓宇君在千年之后还愤愤不平,一再写文章为之正名。
春秋的时候,叶县这个地方还是颇出过几个富有个性而青史留名的人物哩,就说那位大名鼎鼎的我国早期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接舆吧,此人姓陆名通字接舆,地地道道的叶县人。孔子到楚国的时候,接舆故意唱着歌从他跟前走过,歌词的大意是说如今这个年头呀,人们的道德水准都在不断下降,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灾祸遍地,人们躲还躲不及呢,哪有闲功夫听你老先生东奔西走地讲什么大道理呀,你这样跑来跑去的真真是自找苦吃,你累不累呀,没意思,真没意思。桂树就因为结的果子能吃所以才遭到了砍伐,漆树就因为有用才被人割了一刀又一刀。现在的人哪,光是知道自己要做个有用的人,其实他不知道没用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用呀!孔子听了他这番话,觉得接舆是个挺有思想挺有个性的人,赶紧从车上下来想找他喷喷,谁知接舆并不是追星族,一点也不买圣人的账,一溜小跑走了。后来楚昭王的时候,听人说接舆这个人很有学问,曾经教训过孔老夫子,便派人带着黄金去请他出山。大概那时候当官没多大油水,还不像现在的人们这样趋之若鹜。接舆竟笑而不应,把使者赶走了。他老婆回来后看见门外的车辙很深,料到有人来请接舆出山,便指责他说,你从小的时候就向往着做个好人,难道老都老了反而耐不住寂寞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出去当官吗?门外的车辙为啥那么深呢?接舆存心想给老婆开个玩笑,就回答说,楚王不知道我这个人其实是个混蛋,派使者来请我为他治理国家哩。他老婆说,你答应他了吗?接舆说,荣华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呀,我为啥要讨厌呢?我已经答应人家了。他老婆一听气得大叫起来,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人都是那些知书达理的人,一举一动都是有道德准则约束的。决不会因为贫贱就改变自己的情操和行为。我跟你结婚这么多年了,天天侍侯你吃侍侯你穿,又没让你忍饥挨饿,小日子过得也不赖,你要是出去当官,坐公家的轿车吃公家的好饭睡公家的小蜜,谁敢保证你不会变坏呢?接舆这才笑着说,孩他娘,别着急别上火,给你说吧,我根本就没答应。他老婆还不放心,干脆建议说,你不答应吧,人家该说你不忠于国王了;答应吧,你这人肯定经不住金钱美女的诱惑会变成大坏蛋,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我看不如咱们逃得远远的,让他们找不着咱算了。接舆这人大概一向是比较听老婆的话,连个屁都没放,收拾收拾铺盖就跟着老婆走了,至于到哪儿去了谁也不知道。这位叶县历史上的第一名士从此便从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不过说句实话,我觉得接舆这个人还是挺可爱的,很有情趣,就这一段短短的记载就让人觉得比孔夫子那张总是板着的面孔有情趣多啦。我想,倘若有机会遇到我们这位前辈乡贤,我肯定愿意跟他一起找个背风的麦秸垛后面好好拉聒一阵儿,我相信他是不会避我的,我又不是圣人。 
我们叶县的先人好像都不太买孔圣人的账,孔子在楚国待不下去了,赶着车往蔡国去,走到黄成山下遇一条河拦路,便叫子路去找人问问渡口在哪儿。那时我们的老祖先长沮和桀溺正在地里耕地,子路找过来了。长沮就问,车里坐的是谁?子路说,是我老师孔子呀。长沮说,是不是那个从鲁国来的孔丘?子路说,是呀。长沮嘴角挂出一丝冷笑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那了,还用我说。子路碰了一鼻子灰,转而又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叫子路。又问,是那个孔某人的徒弟吗?子路答道,正是,正是。桀溺便教训他说,时代总是在前进和发展的,就像这滚滚东去的河水一样,谁又能阻挡得了呢?你跟着那个孔某人到处摇唇鼓舌要克己复礼有啥意思呀,一点用处都没有,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离现实远远的人自耕自吃自由自在呢。黄成山在叶县城东北十余里,山前有一条河,就是子路问津的地方,附近有村庄名为问津村,山下至今还有长沮和桀溺的墓冢。还有一个老头,也是叶县人。有一次子路半道上和孔子走散了,碰见了这个老头,就去问他看见自己的老师了没有?老头认得他是孔子的弟子,就愤而斥责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算什么老师?可见这老头脾气也不小,在他眼里,孔圣人简直就是个二流子。在我的家乡杜杨村的西边也就是五六里路光景,有一个村庄叫拦车李,这名字看上去有些奇怪,拦车?拦谁的车?你猜对了,就是拦孔圣人的车。谁拦的车?一个姓李的小孩。这事还得从头说起,孔子周游列国时从蔡国(也就是驻马店那边)到楚国来,走到拦车李时被一群在路上玩泥沙堆城墙的游戏的小孩们挡住了去路。子路跳下车来就嚷嚷道,小孩子们快快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