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力的考验——地震感怀随笔(二)

军力的考验——地震感怀随笔(二)

邱墟杂文2025-05-21 23:26:29
五角大楼持极端右冀立场的一位军方人士在个人博客上撰文:“哪怕用最挑剔的眼光,中国军队的表现都够得上OK。这是人类历史空前规模和最为迅捷的救援行动。以美军标准,相当于核战条件下的的国家级救援……”作为世
五角大楼持极端右冀立场的一位军方人士在个人博客上撰文:“哪怕用最挑剔的眼光,中国军队的表现都够得上OK。这是人类历史空前规模和最为迅捷的救援行动。以美军标准,相当于核战条件下的的国家级救援……”
作为世界大国,快速反应是当今世界衡量一国军队是否拥有快速反应、投送、展开、应战的能力。使用快速反应的场合分三类:一是局部战争;二是反恐;三是救灾抢险。当然检验一个国家军力的考试也是出于这三种场合。
大地震以极其惨烈的方式突然间令汶川成名于世。而解放军在震后数小时,立即向汶川开进,进行了一场人类救灾史上前所未闻的大营救,以及在这场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营救所释放出的巨大能效,相信已经吸引了全球军事观察家惊叹的眼晴。
解放军此次救灾,还出人意料地动用了南海舰队的海军陆战旅,此旅也系解放军的虎狼之师之一。而且,该旅在开进中居然不采用铁路投送,而是采取全旅摩托化千里奔袭式开进。决策层使用这支精锐的意义,显然既拿此旅作为救灾精锐使,又借机千里机动锤炼检验了部队。
其实大家都明白,相较于美、俄军队的投送能力,解放军的投送能力还有相当大差距,大规模成建制军队投送亦缺乏操作经验,因而,本次由解放军创下的“中国速度”一如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令世界叹为观止。
“震后3小时至一周内”、“十三万部队”、“覆盖10万平方公里”、“5000米的高海拔伞降”,这些数字相信会在中国军队史上留下新的记录。
空运兵力仅一天抢运近1万名,这个空中投送量,尚不足以与美空军绝对数量比,但这是在我空军至今未能装备大容量的长程战略运输机,以运八为主的中短程运输机放在美军那儿属玩具级,且还受总量限制。被空军视为主力的伊尔76装备数量更少,个头也只够中等,运能难与安124相比(从国家战略角度,俄国人永远是不肯卖给我们的)。因此,如此一天1万名的空中投送量放在美空军那儿,看来几乎是不可想像的奇迹。
难怪五角大楼里,就有内行的军事观察家意味深长而略带醋意地说:“整个行动(解放军汶川救灾)充满了一种令人不快的军事表达意味。”
其实快速反应不只是能力的衡量及检验,即快速反应不只是技术或物质指标的堆积,中国军队骨髓中被某些国人视为落伍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依然是揉入快速反应的灵魂所在。然而,快速反应毕竟要以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作为基础。从报道看,除去战备值班的,我空军运输机几乎是倾巢出动,就这样每个机组平均每天要起降6个以上架次,最苦的机组一天飞行17小时,超过体能极限。不只是体能的问题,还涉及远离驻地机场的连续的空勤保障和地面机务保障问题。一直以来,空军的综合能力一直为外军所嘲笑,本次空军在救灾中的能力展示,令广大军事发烧友欣喜地看到,空军飞行小时不足、高难度高强度训练更显不足的软肋,已在相当程度中被加固。当然期中空军能力的进步还是要大于装备的进步速度。
另外除空军的直升机部队外,全国6个陆航团悉数出动。如此恶劣的气象条件加着陆条件,如此高频率反复使用直升机,对飞行员意志、体力及机务、空勤、气象、指挥保障都属空前挑战,我等军事发烧友非常担心出现坠机等空难事故幸未出现,多少反应了在空军建设的质量。
综上,此次救灾某种意义上考核了中国军队的综合能力,包括指挥调度能力,集结投送能力,后勤保障能力,信息通畅能力等等。
救大灾犹如打大仗、硬仗,解放军汶川亮相,其能力和战斗意志,直接检验新时期中国军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之进步,展示和印证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之阶段性成果。强兵佑国,解放军能力之强,民众未必人人感同身受,但我们的对手一定深切感受到了并不断感受着……
当年美国发生飓风灾难时,鉴于美国的国会体制和办事程序,有一定的客观制度制约。但新奥尔良市警察局长沃伦·利雷在接受美国媒体的愤怒或多或少反应了一些问题:“灾难发生后,我们对联邦政府充满期待,可在灾难发生后的头三天时间里,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在灾难发生48小时后,第一批国民警卫队分乘40辆装甲车开进新奥尔良,然而,令我们震惊的是,他们抵达目的地后所做的第一桩事居然是找地方睡觉和打牌!在整整72个小时里,我们没有得到他们的任何帮助。我现在终于明白,我们为什么打不赢伊拉克战争了。”
解放军官兵用血肉之躯铸就的抗震救灾壮举,将再次铸就中华民族无所畏惧、百折不挠的英雄史诗。同样在中国军队史上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章。
尽管我们很多装备需要改进,需要提高,但是我军的这种精神力量依然让我们自豪!有这样战斗力的军队保卫我们的国家,真是值得全体国民欣慰。
从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那些居心叵测的外国决策集团是否会重新评估中国军队的战力?是否在做出挑战中国的战略时有所忌惮呢?
通过此次检验,我们的军队能否从精神层面得到新的收获?能否从装备层面得到实战的感受?能否从战争层面得到新的启迪呢?
相信中国,乃至世界都会做出崭新的评估!
不管怎样,我们都为国家拥有这样的军队感到自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