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里诗外
《红楼梦》,这枝永远芬芳的文学奇葩,是我们认识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崩溃阶段的历史宝典,也是中国古代最能理解妇女悲剧的一个窗口。形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鲜明而深刻的阶级思想披露,曹雪芹先生是把自己的血泪和
《红楼梦》,这枝永远芬芳的文学奇葩,是我们认识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崩溃阶段的历史宝典,也是中国古代最能理解妇女悲剧的一个窗口。形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鲜明而深刻的阶级思想披露,曹雪芹先生是把自己的血泪和呼号凝结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作品产生的背景本身就是对当时社会阶层反抗意识的反应。如果看不见作者的爱憎,也就看不见两百多年来广大读者对于《红楼梦》人物的褒贬,更不能把他们辩证的放到社会中去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在形形色色的108位女性中,曹雪芹先生把她们基本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居于当权地位的人物,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这其中作为恋爱主角的宝钗也是正统思想的现实的功利主义者;另一类是就是和她们相对立的人物,以黛玉为主的以及晴雯,尤三姐等一组反抗统治,要求个性解放的新生力量。化谷老师三阙《惜分飞》,选了《红》中两个立场的代表人物,宝钗与黛玉,他用艰苦沉重的怜爱写黛玉,用郑重深曲的笔墨写宝钗。怜的痛心,叹的惋惜,而这些情感能离开她们所存在的历史环境吗?透过化谷老师的情感流露,那背后的与《红》一致的文学思想,就是对自由思想的开拓与深悟,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批判与谴责。是对中国女性再一次自我定位的启迪!沿着化谷老师的两条情感线流,再一次感受《红》中的宝钗黛玉--
宝钗,无论从容貌,品德才智方面不但处处可以与黛玉为敌,而且她所取得的被环境所推崇的具有喜悦色调的地位,是她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看似最美满的女性。商业世家无形中赋予了宝钗计较利害的性格,一个善于把握现实利益的人必须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宝钗就是这样,她永远以一种平静的心态,精细的方法处理着一切,所以红学中有言“宝钗是《红》中第一个生活技术家”。如果说她善良,那么她比李纨多一点深刻,如果说她也罪恶,那么她比王熙凤多一点精明,至少她是一个完整而坚决的强者,她只是在努力完成一个女性最基本最正常的生活任务,她有权利为成为宝玉的妻子而战斗,只是那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却正是指引她趋于腐败的魔鬼。
而黛玉,这个恋爱至上的少女,是曹老先生流着他心上的血,眼中的泪,给她雕刻的记录。她似乎不知道,恋爱之外,人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活内容,她似乎也看不到恋爱之外还有一个客观的世界存在,她把全部的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着,咀嚼着那里的一切,从那里酿造自己的灵性,嗜好,妒恨以及她精巧的语言与凄美的诗歌,直到在那里消灭了她自己。从春悲秋怨到工愁善病,黛玉在贾府就是一个锋芒毕露的典范,结果就用自己脆弱的生命尝试了那个时代的冷酷摧残。她的才智伤害了别人,她的忧郁伤害了自己,她的灵性与诗境生活,只能供读者的欣赏赞叹,她没有使自己战斗成功的能力,于是她只有归结到悲惨的死亡。她的不幸便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终古的遗憾。
红学中还有言“黛玉所要的是宝玉的爱情,而宝钗所要的却是宝玉夫人的地位,宝钗在做人,黛玉在作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的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自然的表现自己的灵性……”可是她们的美丽与才智却都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堪怜!勘叹!
化谷老师站在一个男性的立场,穿越时光的隧道,去解读宝钗黛玉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怀,不经意间,其实更是对新女性的一种情感寄托,传统的美德,浪漫的情调,自信,自尊,自爱,女性呵!你该怎样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绽放你特有的美丽?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狗的故事
下一篇:列举红楼全国总决赛十大怪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