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糊灯笼
正月十五的元霄节,在我的记忆中,应叫花灯节。老家的花灯节十分地热闹。在那一天,人们把大街小巷全都装饰一新.马路街道都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在一些公共场所和人们聚集的地方,象市里的工人文化宫等处常会举办
正月十五的元霄节,在我的记忆中,应叫花灯节。老家的花灯节十分地热闹。在那一天,人们把大街小巷全都装饰一新.马路街道都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在一些公共场所和人们聚集的地方,象市里的工人文化宫等处常会举办一些灯会之类的娱乐活动。一般还伴有灯谜节目,吸引着一些饱学之士前去光临。我那时小,是完全没有资格参加的。糊灯笼那是我孩童时代每年的一门必修课。那时家景不是很好,全家七口人,只有父亲一人上班挣钱,我和哥哥姐姐还要上学,负担很重。那时节的灯笼‘小的’大约四、五毛钱一只,但在我眼里也算天文数字了,我是决计不会伸手向家里要钱去买它的。灯笼是各式各样,品象万千。大型的或者高级的,比如八仙过海.观音送子之类的花灯,那是连想都别想,因为不是我们那个年龄段孩子的能力所能完成的。
我们只考虑糊一些小型的花灯,既要美观好看又要力所能及。我对那些简单的园形灯或三角星、五角星都不感兴趣,通常喜欢作一种名叫蛤蟆的花灯。为了做好,我先设法从有蛤蟆灯的小伙伴手里借来观看,从它的外形到内部结构仔仔细细的观察清楚,默记在心。
糊灯笼的材料很简单,大致分成两类:一是作骨架的竹条,二是蒙皮。这两样在家里是很难找到的。竹条得到水果店去寻摸。因为城里水果店的水果大多是乡下贩运过来的,装运水果的筐子不是树枝就是竹条编成的。我家附近的中央商场门前就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水果店。我们一般不是单独行动,通常有三、五人。等到水果店快要打烊的时候去,因为那时空筐子较多。
我们以捉迷臧为由,想法接近空筐,然后瞅空抽取竹条,由于每只筐子上只抽取几根,不注意很难发现。几次下来,我作灯笼的材料也就备够了。剩下就是解决灯笼上的蒙皮。通常要用一种透明的玻璃纸,而且必须要彩色的。这材料在当时十分难找,我们只能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采用蜡光纸或电光纸来替代,实在不行就用普通的红黄纸,不过它们纫性差,透光性能也不好,稍不小心就会搞破。好在我是有心人,平时就注意收集,遇到好看一点的玻璃纸从不放过,把它们平展起来夹在书页中。主要途径是糖果的包装纸,尤其是酒心巧克力那种,既大又漂亮。
蛤蟆灯的制作稍为复杂一点,它由身子和四肢组成,而且四肢必需能活动,这样提起来它一动一动,就象一只跳动着的蛤蟆。所以身子和四肢需要分开做,然后用线把他们连在一起,同时要注意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便活动自如。通常做一只蛤蟆灯也要三、五天。
笫一步是做身子,它基本上椭园形的,但前后有区别,前边分开做成张开的大嘴,后边要成流线形。中间的上方部分要留下空口,那是留给日后插接蜡烛用的,同时也可以达刭通气的目的。绑扎灯笼的线最好不用棉线,因为它怕火,我们一般用细铜丝来代替。那插蜡烛的底座也很讲究,须用粗细相当的铅丝做成,既要细还要硬,便於蜡烛插进去。
四肢一般做成一样大,也可以前小后大。把带有竹皮的竹条先截成一样的长短,而后在蜡烛的烘烤下让它弯成椭园,扎紧结头,一只蛤蟆腿就出来了。蒙皮时要心细,分段进行。按你绑扎的大小留出接头裁剪下来,然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原则用浆糊把它们裱糊起来。当然,蒙皮时也要量材而用,颜色的搭配和巧妙的裁剪会使你做出的灯笼别有风味!
我们那时住的是公寓式住宅,全院二十多户人家,半大的男孩子也有一、二十个,到了十五那天,大多不约而同的聚集起来,那是按灯笼大小的顺序来排列的。记得每年的笫一名是手持大飞机的小伙伴,那飞机有一米长,上面有好多彩条,十分壮观。翅膀上还各有一只小灯,但格价不菲我们是不敢问津的。我也只能排到后面了,手提着自己扎糊的蛤蟆灯随着《打倒列强》歌曲的哒哒嘀嘀声调中,迈着整齐的步伐围着院子转圈。一般要疯上个把小时,只到家长们各自呼唤下小孩子陆续被召唤回去,队伍才慢慢散去。
成年后,我在十五的时候用铁丝也绑扎过灯笼,然后里面装上电灯,放在门口庆祝一下。然而和者甚少,周围已经很少气候和响应。我的孩子巳开始玩电脑游戏和数码相机,孙子关注的是海棉宝宝和奥特曼……他们对灯笼己经没有什么兴趣,看来这个班是后继无人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之舟
下一篇:货郎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