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杂谈
又是一年高考时。网上两组视频让我瞪大了眼睛:一组视频是状元县甘肃会宁千人操场背书,在那贫瘠缺水之地,众多学子为摆脱贫困能考上好大学,拼命读书,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心中充满企盼,对父母满怀心酸和感
又是一年高考时。网上两组视频让我瞪大了眼睛:一组视频是状元县甘肃会宁千人操场背书,在那贫瘠缺水之地,众多学子为摆脱贫困能考上好大学,拼命读书,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心中充满企盼,对父母满怀心酸和感恩。另一组视频是某城市的某所中学高考完了,整栋教学楼的学生在疯狂地撕书、抛书至楼下,不再为书所累。两组视频让人看了唏嘘不已,现在的社会怎么啦?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到底什么是精神?什么是希望?什么是未来?…….物欲横流,急功近利是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通病。天天吃香喝辣,玩着苹果手机一掷千金的城市孩子,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已毫无斗志可言;而偏远贫穷地区的孩子想要成功,在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吃饱、穿暖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却要拼命去挤那窄窄的中国门——高考。以便与占尽天时、地利的城市孩子争弹丸之地,求得喘息的机会,差异何其之大,不得不令国人反思。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考试?恐怕很少人能算清,本是毕业演出的复考,分量却相当于我们12年读书生涯的总重。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这分量还在层层加码,不断扩充,从一个人的高考,到全家人的高考,再到全社会的高考。今年长沙市参考学生将近四万,全城各社区游乐场所都提早关闭,交警、特警保驾护航,各考点前挤满送考之人——焦急、揪心的家长,那阵式,想必科举制时的殿试排场也不过如此。
有网友算了一下高考成本,70年代,高考费用4毛6分钱,而现如今一个孩子复习资料、补课费、营养费等加起来将近4万,假如按照大学每年花费1万计算的话,高考前就把一个大学的费用花完了,这负担之重,贫困学子又如何承担得起。
同样是高考生,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4毛6分钱和4万元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生存、生活能力上有天壤之别。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世纪70年代的学生吃过苦,受过挫折,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才会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去奋斗,去改变命运,而不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而现在的学生,白天,晚上都淹没在各种资料习题里,周末奔波在各类辅导班里,学习对他们大多数人而言,已经成为一种沉重的心理生理负担。很多孩子小学就已显现厌学情绪。但更受煎熬的是考生父母,高考成绩不仅决定着学生的命运,更决定着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因此家长们便不计成本地向孩子投入再投入。
恢复高考已几十年,读书的根本是提高全民素质,而不是造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道独特的“中国风景”。为升学而升学,为考试而考试的非常理现象。不但禁锢了人的思维创新,也阻碍了人的精神追求。大部分孩子为读书上学所累,不知所从,这也说明我们的教育在某方面出现了偏差,本该快快乐乐的年龄,却在钻奥数…….,只懂复制,不懂创新。求得好学历是许多学生的最终追求,有记者采访冯仑:“你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那什么是王牌,什么是金牌?”冯仑回答:“理想、价值观是王牌。马云是杭州师院的,比尔盖茨大学都没毕业,还有一些创业者初中、高中都没读完。学历是什么?这些能看得见的都是铜牌。性格是金牌,为什么少年班、神童班最后大有成就的并不多,这跟个性又关系,有的性格可能会妨碍你成功,若你性格特别,老是弄一些事让人不喜欢,你想成功几乎没有可能,读书再好也不行。”
从冯仑的这番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读书是必然,学习是常态。而不只是奔高考一条路。俗话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理想、有行动,一切皆有可能。而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该反省,什么时候能均衡资源,真正能够让人读得起书,有兴趣读书,为了理想而读书。只有孩子爱上学习,那时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每年的高考,有人欢喜,有人忧,借用一位大师的话:“此路不通,不如拐弯,另有一片天在眼前”——献给那些莘莘学子。
2012-6-11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曾经的冥想—极乐(连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