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了标准和监督的重建,良心何以堪

缺失了标准和监督的重建,良心何以堪

黄书杂文2025-03-26 07:16:15
用现代眼光看,完善标准固然重要,但标准毕竟是由人掌控和操作的,故此,良心永远处在第一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良心这个“标准”比其他什么标准都管用。很多事情,例如工程建设,即使标准不完善甚至没有标准,
用现代眼光看,完善标准固然重要,但标准毕竟是由人掌控和操作的,故此,良心永远处在第一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良心这个“标准”比其他什么标准都管用。很多事情,例如工程建设,即使标准不完善甚至没有标准,但只要良心在,只要良心是真实的、扎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事情就会办好,起码不会办得太糟。(来自于新华快讯《用心给孩子建不塌的学校》)
中国人向来不缺良心,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在大灾大难面前更能体现出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后世传为美谈。都江堰、郑国渠造福了后世的百姓。苏堤、白堤还成为文学上不朽的佳话。九八洪水那年表现出的众志成城的精神,在今天四川大地震仍然积极地起着作用。这样的例子从来不少,是的,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良心。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一致。
然而,仅仅有良心就有一切了吗?我们能用良心来作为一切的标准吗?我们能因为在大灾大难面前的良知就忽略了潜在的东西吗?世界从来都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单一化的。即使在汶川地震面前,在13亿人口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时候,不也是有许多并不友善的言论存在吗?大家或许记得有许多干部把重灾区的帐篷给并没有危险的亲属用,许多不负责任的记者拍摄的没有拿钱纸币的捐款的手,也有红十字会的个别态度粗鲁的工作人员。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多。我们能完全用指责他们没有良心来对待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大家或许还记得前一段时间炒作的热热闹闹的浙江圆明园重建事件、山东中华文明城兴建事件吗?有良知的人,或许都知道这只不过是盛世下大兴土木的举动罢了!但他们为什么还要做?是政绩在起作用吗?不,不完全是。笔者认为,还是利益在起作用。想一想大手笔、大投资中间可以有多少油水可捞吧,或许就很清楚了。他们大多也是有社会良知的人,在这次汶川地震面前表现出了很好的良知。但我们又怎么能说有良心就可以战胜一切了呢?
有了良心,一所希望小学可以修建,一个豆腐渣工程可以避免,被压在废墟里的难民可以救出来,损耗的财产可以减轻……但如何缺少了标准和监督呢?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黑心的矿主可以肆无忌惮地开采而埋葬了许多无辜的民众,医药、食品等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劳民伤财的圆明园们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洋垃圾被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国的国土上来……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一次次地重现,悲剧一次次地上演。
良心难以承受生命、财产如此之重!汶川地震后,我们更多的精力是投向灾后重建。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良心的引导,更需要标准的衡量和监督的制约。刘汉用良心使几所希望小学在8。0级的地震中安然无恙,但人人不都是刘汉。“我心本来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葛优幽默的话语似乎应该给那些只提倡良心的人打一剂提醒的针。醒醒吧,为了灾后人民的生活,为了那些祖国未来最鲜艳的花朵!
中国历来是一个不太重视“量化”、技术标准的国度。这给国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后果。“差不多”先生横行,模棱两可的事情屡屡出现等现象,不正是很好的说明吗?笔者认为,这个方面,尤其是在灾后重建这个问题上,有必要向西方的卖当劳、必胜客学一学。每一个汉堡,每一个鸡腿,每一个比萨味感都几乎一致。正是靠着这些,他们穿透了了世界。
今天看到新闻说,都江堰要开始推倒地震后的废墟重建了。这个消息是很值得兴奋的!灾难即将结束了,人民又要开始新的生活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问:“重建家园,是用良心还是用标准和监督?抑或两者都要?”
答案是很明显的。追问一句最为合适——“缺失了标准和监督的重建,良心何以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