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旭,一个喊出疼痛的诗人

马东旭,一个喊出疼痛的诗人

身心交瘁杂文2025-03-25 08:37:53
马东旭的诗,就像疼痛的呐喊垒起来的金字塔,从诗人体内迸发出耀眼的光,散发一个诗人的灵魂。文字在思想里游走,挥霍出真实、深动、形象的意境触动读者的心灵。我们要记住一个诗人或是作家的名字,首先他的文字必须
马东旭的诗,就像疼痛的呐喊垒起来的金字塔,从诗人体内迸发出耀眼的光,散发一个诗人的灵魂。文字在思想里游走,挥霍出真实、深动、形象的意境触动读者的心灵。我们要记住一个诗人或是作家的名字,首先他的文字必须打动我们,让我们的心在他的文字里经历一次短暂且深刻的旅行。一首用心写下的诗,就是诗人触动生命的弦,是对生命的感知和领悟。
马东旭是一个现实诗人。他的诗充满着生活的本身。更细一点说就是充满着申家沟的一草一木。站在贫瘠的土地上,诗人伫立着,瞻望远空,深入申家沟体内,以精神深处的声音呐喊。很多诗人在抒写自己的家乡时充满着歌颂,极力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把家乡的一切描绘成美好的。似乎这样才能让读者明白,他是一个热爱家乡的诗人,他的家乡有多么多么的美。但我们的诗人马东旭不以这样的姿势站在申家沟的土地上,他的笔尖勾画的是真实的本土实情,他了解这片已经属于他的土地(他已能用自己的歌声和语言表达,这是他的国),他要用歌喉唤醒一些沉睡的精神,这些精神能指引这片土地,向着美好的明天。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拥有这种能力。当天灾降临这片土地时……
《我的家乡遭遇大旱》

低些,再低些,沉入一粒杏仁的苦
年迈的父亲,身子枯涸,柔软
像一株焦渴的麦子忍受太阳的毒
这么多年,时光抽干他身体里的营养
骨质疏松,已经无法承受一场
旱情的侵袭。燃一支香烟,沉默如石
内心的疼,袅袅生长。在锄刃上
感受尖锐,而我痛如凌迟
辽阔的豫东平原,一望无际的枯黄
擦伤眼睛,我以泪水叙述叵测:
土地龟裂,一道撕裂的伤口,切割心肺
救济款,是一只狐妖,中途猎杀,或亵渎
偏远的小村里,一群低层的蚂蚁
忍受苦难,在灾害面前无力自拔

他细腻、凝练的文字,流利的抒情着自己的情感。
马东旭的诗有着非常好的宏观和微观协调,现实的无奈,像《大风吹过东平原》,“空荡的小村,灯火不明”让你首先看到一个鲜明的小村庄,然后你看见一个以母亲作为代表出现在诗里的村民。“大风吹过了东平原/吹过颅骨中的缝,黑夜的冷/它无视人类的爱与恨,背叛了秋天/申家沟的玉米提前坠落”,这就是“母亲在自己合十的手掌上落下泪水”。诗人写这首诗时,家乡正遭台风侵袭。“申家沟的玉米提前坠落/大面积倒进雨水/秋天内外,剩下荒凉的海/浸泡身子、古陶,祖坟上的草/一些谷物霉变。苦难汹涌”。这是对现状的生动描写。“我的头盖骨开始松动/刀口走过”这就是诗人!
他的《马书勤:中国式农民》鲜活的展现了一个本土农民的真实生活、现实人生。从诗里面,你可以看见一个普通的农民身上体现出的这一时代的农民面貌。

●马书勤:中国式农民

他守护着艾叶、药罐,白发三千
左手阴霾,右手干涸
小我,不谈论江山
马书勤习惯了在一个“忍”字上活着
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以粘着泥土的双手
打理二十四节气,种下桃花,炊烟和闪亮的盐
刈麦时,他陷得很深
脊背上落满星星、月光与尘埃
对于,旱或水灾
只在一小截忧伤里唉声、叹气,抽烟
偶尔念佛,把头低下,任风吹乱
他细小的骨头,裂开缝隙
住进疼和痛,钙和铁
住进大片的癌一点点掘入
他在风一样起伏的夜里,自食其力
像东平原的天空,不动用辞令

在诗人的作品中充满着疼痛的词汇,这些疼痛的词汇并不是无病呻吟。正是这些疼痛的词汇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诗人。在他的疼痛中充满了倔强的挣扎!充满了灵魂深处的呐喊!充满了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出于文字的感动,涂鸦几个随笔文字。学识浅薄,不适之处还望诗人见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