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风景

流动的风景

陈云裳杂文2025-03-25 01:47:00
热爱文字的作者,在现代生活中,眼睛盯着屏幕盯着键盘的居多。可是窗外一瞥,转过目光,却转不过温馨的记忆,记忆里爱的温暖,瞬间会模糊了屏幕上的文字吧。那么,窗外是怎样的风景呢?读过王晶老师《“万国旗”迎风
热爱文字的作者,在现代生活中,眼睛盯着屏幕盯着键盘的居多。可是窗外一瞥,转过目光,却转不过温馨的记忆,记忆里爱的温暖,瞬间会模糊了屏幕上的文字吧。
那么,窗外是怎样的风景呢?
读过王晶老师《“万国旗”迎风猎猎》,明白地告诉你那是“万国旗”的景。“万国旗”,你可知道是什么?是飘扬在风中的婴儿尿布,应该也有各色的衣服了。“万国旗的来历如何?自然是来自娃娃的母亲,来自那生娃娃的女人。”作者在文字中写的并不是这一年又一年的“万国旗”不断飘动的景,而是从太奶奶,奶奶,母亲,妻子……赞美天下制造这“万国旗”风景的女人之善良与勤劳,温柔与坚强并存的伟大母性。
世界的一半是女人,我说多于一半又如何!

我没见过这景,可是一入作者的文字,眼前却出现了:
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房子,万国旗迎风飘动,天上一群鸽子飞过,包容一切的音乐洒在空中,吸引着所有正在忙碌的女人暂放手中的活,半分钟的幻想,半分钟的沉醉……
此刻,我的目光随风流动,随着飞翔的鸽子流动,自然我也是这景中的一部分,可以轻松地微笑,走近那与我同样在微笑的女人们。

或许是电影中许多场面给我了这个固定的画面。王晶老师开篇说,“妻拉开阴面屋子的窗帘……”,自家的阴面正对着他家的阳面窗子,正是晒衣服的方向了。可是此刻,从相同的角度望出去,在我这里却没有文中“万国旗”的风景。
为了美观,阳台上除了玻璃,即使以安全为理由再封一层也是不允许的,既然大家同样都不安全,也许就是安全了。严格的制度带着冰冷,一种规范隐藏了人情味的美。而那万国旗的景也就越来越淡了。
很小的时候在乡村,隔着院墙看不见别家,不会有“万国旗”的宏大场面,或者眼里根本没看到这些,看不到妈妈一天天在忙什么;再大点儿上学了,在城市,在军歌嘹亮的大院,总见统一的绿色;后来换了一个地方,站在阳台上一眼望去,四五个路口之后仍然是军营的绿;再后来结婚了,邻里之间少有话说,有孩子时,市场上开始有了一次性的尿片,尿不湿,老人不同意用,说对孩子不好,所以晚上用一次性的,白天只好用传统的。传统的尿布也只用了两种颜色。一种是蓝色的格子布,妈妈从商场新买的布一块块裁的,另一种是别人家传过来的,白色的沙布折了六七层,打开了每一块都可以做一件孩子的衣服。每次用完,洗净了放在火上再煮,然后拧干,搭在电暖器上烤干了,再一块块折好,放整齐,用时方便。可能是因为天冷,正赶上冬未春初,似乎没放在阳台上晾的,更不可能在风中飘了。孩子大了,舍不得扔这些,又借给了朋友。我想换个地方,这两种颜色的旗子也难有“万国旗”的风采。
比起上一辈人,现在的妈妈们摆脱了一种辛苦的同时又多了另一种。白天忙于工作,激烈地竞争机制,无暇寻觅自然美丽的风景,人前人后,不得不收起独特的个性与众相处;大件的衣服进了干洗店,小件的晚上洗出,隔了厚重的窗帘,这万国旗的景也就难见了。

作者在结尾说“眼前,外面的阳光分外灿烂夺目,女人们似乎老得也慢。万国旗依旧迎风飘动着,简直就是猎猎。”虽然没有见,我能想像那是一幅多美的景。风中,望着旗子的飘动,母亲脸上不再有了愁容,这旗子是希望,是明天的希望!
想起文中两句对话:
“我说,女人过节,男人跟着掺和什么?
妻子说,你说的不对,女人和男人,谁能离得开谁呢?”
无论哪一个节日,都是女人和男人共同的,没有分开的理由,没有一个人孤独去享受的理由。时代在变,风景在流动,无论是否看在眼里,女人们创作的这首“万国旗”的流动之歌,却从来不会停止。希望男人伸出手来,伸向你身边的女人,给“万国旗”的风景再加一层光泽!
“万国旗”迎风猎猎,你是否在听……
2008年4月6日星期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