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中国,山寨文化

山寨中国,山寨文化

黑疸杂文2025-11-01 10:02:32
艰难地读完了《庄子集释》的内七篇,很保守地说,这一次至少懂了百分之五十。感觉像生了一场大病,出去走走如何呢。于是到了武侯祠大街路口的文轩书店,除了书店我想不出可以一呆几个小时的地方,去之前我就一再叮嘱
艰难地读完了《庄子集释》的内七篇,很保守地说,这一次至少懂了百分之五十。感觉像生了一场大病,出去走走如何呢。于是到了武侯祠大街路口的文轩书店,除了书店我想不出可以一呆几个小时的地方,去之前我就一再叮嘱自己,那里的书不打折,所有只是看看,一定不能买。
这次在三楼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成都古籍书店,进去挨次看了一遍,也并没有什么罕见甚或是基本的古书。看到两大本是影印本的《十三经》,定价才一百八十,是我窥伺了这么久后最便宜的一版了,几乎就按捺不住要买了,不打折就行。幸好和旁边的上海古籍影印的比照了一下,似乎厚度有点不够,后来才发现这个只是《十三经》,不是《十三经注疏》。看了几本中国书店影印的古籍,价格虚标的吓人,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古书又没有作者抽版税,做点普及文化的工作多好,何必拿着老祖宗的心血牟取暴利呢?在玻璃柜了还看到了一些古籍,光绪年间刻印的两本地方志都卖到一万多了,大多数都是民国时刻印的,几千到上万不等,我很疑惑会有谁来买这些书。要是真正想看书的人呢,自然出不起这些令人咂舌的价钱;要是暴发户和官僚们充门面呢,自然也不会去买这些古不古今不今、弄得折皱卷页还脏兮兮的书。在语言区看到了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本科时我和胖子在哈师大那边的旧书摊,十块钱买了崭新的三本,后来毕业时卖掉了,想想都心痛,现在五十块钱都买不到了,以后就算饿死也不能卖自己的书了。看到杨树达的《汉书管窥》摆在这边,有点奇怪,估计是店员看到有个“汉”字就以为是和汉语语言有关的吧,但他们毕竟没有多少错得离谱的地方,到底比西南民大的图书馆管理员水平高点。于是我有一个感受,国企不如私企,事业单位不如国企,至于政府部门,那就不用推说了。
下到二楼,看到琳琅满目的书名觉得很搞笑,于是就无聊地拿出手机记了一些,以备自己更无聊时笑笑。首先大行其道的是所谓国学:《一本书读懂国学知识》,这个还算谦逊,没有说“精通”,“国学”后还加上了知识;《为老子正名》,呃,好吧,我不知道他到底要给老子正什么名,老子本是最憎恶名的;《呻吟语正宗》,这个还有支流邪派?《论语镜像:禅心读论语》,这个猛,把一直互相排斥了几千年的两种思想就这样打通了;《悟道:左手道德经,右手易经》,好吧,这个要打通儒道,或者搞玄之又玄;《道德经密码破译》,嗯嗯嗯,你是麦家的小说看多了,哪里都能看到密码;《论语处世智慧》,这个是走于丹把《论语》当卡耐基成功学讲的路线;《向诸葛亮借智慧》,你厉害,诸葛亮当年也只是借了别人的东风,你现在智慧都给他借来了;《快乐国学一本通》,这本比起来前面的《一本书读懂国学知识》,何等的牛气,既要“快乐”又是“国学”,还能“通”!
再看看哲学这边如何呢,首先映入眼的是《三十天精通哲学》,这让我觉得很可怕,这作者该是怎样一个厉害的角色啊,三十天竟然要全部精通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书名下面的一行字更让我不寒而栗,“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我们可以用书中所学的改变世界”,好牛气,三十天精通后再把这些哲学家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牛气轰天地去改变世界,作者一看就是泡在红色革命的海洋里养大的,连这句话都比老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那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更牛上一层,看来革命这回事,永远是没有最激进只有更激进。《沉思录》莫名其妙地火了几年还在继续,因为据说是“温总理看了一百遍,几乎天天都在读”,好吧,历史上我更找不出能对一本书如此痴情的人了,杜预的“左传癖”和我们的温总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我不知道马可·奥勒留对于自己的著作在近两千年后,在一个泱泱大国忽然成了最畅销的书,几乎人手一本是什么感受。
佛教这边也是热闹非常,某大师的《你可以,爱》,记得几年前看过一本写先生和许广平的《鲁迅:我可以爱》,现在好了,连佛都教导我们可以爱了;《快乐佛》,花和尚?欢喜佛?我不理解佛有什么快乐不快乐的;《怀佛心做人,持禅心做事》,我以前不觉得佛心和禅心有什么区别,照这个书名看来,应该是佛心是宽厚善良的意思,禅心差不多是圆滑机变,果真如此?《佛对我说》,《不可说:佛家经典禅语录》,好吧,佛到底说不说呢?《我执,我在》,据我极肤浅的一点理解,佛教是要破“执念”的,不知为何这位大师能如此翻新?《听李叔同讲禅》,又是听某某某讲某某某的套数,这次连弘一法师也不能避免地做了一次名人了。
《大师教你看风水》,《大师教你行大运》,《大师教你看面相》,大师怎么不教我写书卖?《周易大智慧》,《易经的智慧全集》,《易经大智慧》,《易经的智慧》,《周易人生智慧》,《图解易经的智慧大全集》,好吧,看过这一大串书名后我真知道了,要是不读《周易》,一定是个愚蠢至极的人。但是我纳闷,怎么精通《周易》的人也会说出这样狂妄浅薄的话呢,你看《周易与三十六计》,作者自称“中国首部打通《易经》和《三十六计》两大绝学的开山之作”,看着琳琅满目的周易著作,我感觉不到一点绝学的味道,反而有种“显学”“成功学”的味道,《三十六计》也不是如何罕见难懂的书,作者怎么就把这两大“绝学”打通了呢?《图解西藏生死书:帮你认识轮回解脱之道》,好吧,这本书也逃脱不了被成功学的命运。
经济管理类这边的书更是花样翻新了,“厚黑学”,“羊皮卷”,“曾国藩”,“温州人”,“巴菲特”,“卡耐基”,心灵鸡汤“,这些都是成系列出现的书,每一个都有成为”显学“的趋势。我还在另外的一些书抓取了经常出现的关键词,“阴谋”“趣味”“秘密”“成功”“崩溃”“疯狂”“资本”“统治”“崩溃”“危机”“博弈”“低碳”“石油”“创业”“从零开始”,好哩吧,好哩吧,中国人的趣味全在这些词里了。还有接连几个书架,都是以“女人”作为书名关键词的书,真让人眼花缭乱,真不知道作者们怎么都如此精通女人,依照他们的设计,或者是女人的钱更好骗,或者是女人比男人更喜欢看书一点,总之,“女人学”大行啊。
历史这边也坚持把庸俗进行到底,《写给大忙人看的历史常识》,呃,好吧,大忙人也要有点常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