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概念

现实的概念

安土乐业杂文2025-04-13 01:58:03
“现实”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是人们所看到、听到、嗅到,或者心灵感受到的当下的事物、事件、现象、社会形态或状态等等实在体吗?不错,这些都是“现实“的范畴,而且是一些最直接的、最重要的“现实体”。不过,“现
“现实”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是人们所看到、听到、嗅到,或者心灵感受到的当下的事物、事件、现象、社会形态或状态等等实在体吗?不错,这些都是“现实“的范畴,而且是一些最直接的、最重要的“现实体”。不过,“现实”的范围应该宽广得多。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事物、历史社会和形态等有关人类历史的东西,或者说存在并已过去的东西,仍然被称之为“现实”:“过往的现实”。将来呢,我们还不知道,或者仅仅是能够作一些模糊的设想、猜想的未来,这样的一些并不确定、并不具体、甚至只能是作为努力的方向的想象、设计、建设过程等,这些东西难道能与“现实”这一概念扯上干系吗?没错,为了更能加强当在现实的重要性,为了便于研究当在“现实”的发展方向,促使“当在现实”的良性和能动发展,把“当在现实”置于历史与未来的反思与展望中,使其能够置于人类时空的高度,在“当在性现实”中渗入“未来”观念,树立对未来负责的理念,有效、高效、正确地把握“当在性现实”,使人类少走或不走弯路,少做或不做无用功、负面功,应当提出关于未来的“现实”概念,我称之为“未经的现实”。
不过,上面所讲的“现实”,只是习惯上的叫法罢了,严格说来,它们是一些“存在”,一些“现实”被形态化、定型化的“存在”。现实——不过是尚未严格确定和界定,模糊的语言和实在的融合化,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固定的、有可能的意义边界(存在,尤其是精神领域的存在,并没有固定的意义边界,但它们有着一定限定的意义边界)。只有现实被“形态化”,即被定型化、具体化(在抽象的精神领域,是借助于物质中介形成的具体化),才构成存在。由此,上述的“过往的现实”、“当在现实”、“未经的现实”,应当分别为“过往的存在”、“当在存在”和“未经的存在”。
语言作用于纯粹的客观实在,形成现实。所谓纯粹的客观实在,指与人类的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纯天然性的实在,它与人类的任何判断、认识和想象无关。人类一旦对其实施判断、想象、认识,它就已经与人类发生关系,而成为现实。为了方便,将纯粹的客观实在简称为实在。世界由实在和现实组成,其中,有些实在还没有成为现实,还处于纯粹的客观性状态,而有些实在,已经由人类转变为现实,被改变为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客体实在的“语言与实在的融合化”了。由人类从实在转变而成的现实,它可以是伪现实,也可以是本真现实;它并非是一种固定化的“现实”,人类通过另外方式、角度的语言对该现实的“构成实在”重新认识后,它就改变而成为了与认识它的方式、角度的语言相对应的另外一种现实。
实在包括自然实在和人类实在两种。所谓自然实在,是指纯自然事物的实在,即纯自然属性的纯物质和纯事物的实在。自然实在全部都是自然界本身的实在,与人类的思维、意识、情感、精神领域无关,它们是星体、动物、植物或是微生物,它们是这些事物本身以及这些事物的内在结构、形态、特性、规律、运动、转换与变易等等。它们是人类未知的自然领域。自然实在的本质就在于自然事物自身以及其内部的运动与变化特性。这种运动与变化特性是自然实在自身的反映,它就是实在本身,亦即自然实在的形态本身。自然科学的作用,就是逐步认识、了解和掌握自然实在,使其成为现实中的自然现实。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使自然实在成为现实的过程。对于实在,一旦人类对其有了认识,它就不再是单一的实在,而成为一种现实了。
而人类实在,指人类思维、意识、情感、精神领域的,还没有被人类认识、了解的实在,比如人的思想在大脑中的形成过程、人的情感发生的机理、人的思维原理等。

选自张修林的哲学专著《现实、存在和价值》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