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乡琐记:意内意外
今年国庆回乡,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太多太多的意料之中和太多太多的意料之外。总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父母了,虽然五一刚回去过,那些记忆竟是那么地遥远,直到方才翻出六月初写的一篇短文,才确认今年已专程回乡两次
今年国庆回乡,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太多太多的意料之中和太多太多的意料之外。总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父母了,虽然五一刚回去过,那些记忆竟是那么地遥远,直到方才翻出六月初写的一篇短文,才确认今年已专程回乡两次。若在以前,几个月的间隔根本不算什么,一年一见也算频繁,今年节前思乡之情如此浓烈,莫名地奇怪。
父母并不比上次见面更老,神态也比先前安详许多,心里略有些安慰。父母轻描淡写地说,这段时间,又检查了身体,多了两个毛病。知道父亲胃一直不适,我脱口说道,只要不是萎缩性胃炎就好。却听父亲解释,这次查出的胃溃疡,正是萎缩性胃炎的一种。我无语。
母亲提醒赖在家中的我,去看看姨妈。用母亲的话说,老一辈年纪都大了,还是去看看吧。原本回乡一次,时间短,行程紧,很多应酬都免了,只想多点时间安安静静地陪伴父母。况且,都是长辈,看了这个,不看那个,亲戚间的闲话可承受不起,索性猫在家里,哪儿都不去。这次,不知怎的,却一跃而起,说去就去了。
姨妈在母亲家排行老大,今年七十又八。电话里,姨妈的声音一如既往地亲切、沉稳,先就放下心来。这年头,没事就好,别的,都不重要。看到等在路旁的姨妈,黑黑的头发,依然矍烁的神情,很难想像已近八十高龄。姨妈却说,今年以来,身体一直不好,不想吃饭。前一阵,感冒了很久,才好了没几天。及至姨妈家,看到迎上来的姨父,大吃一惊。印象里,姨父一直是胖胖的,很显年轻,笑起来很和蔼,与发哥颇为神似。如今的姨父,已可用瘦削二字形容,头发花白,略显散乱,精神、行动,均大不如前。原来,与姨妈一样,不明缘由地食欲不振,检查了不少项目,无甚效果。大概,只是因为年纪大了吧。
每次先生陪同回家,一定会去看他住在同城的姑父。姑父的年龄更大,今年已八十三岁。这次见面,姑父祖传的一头乌发里,平添了不少银丝。老人家精神尚好,只是手臂上缠着绷带,涂在患处的红药水,像鲜血一样触目惊心。问后方知,姑父如此高龄,还在帮他儿子,也就是先生的表哥照看生意,做些在他自己看来力所能及的事。前几日,不小心在街上被人蹭到,遭此一劫。先生说,该到了在家饴养天年的时候了,不要再出去做事,保重身体要紧。姑父却说,现在还能行能动,能做就多做些,真不能动了,想做还做不了呢。我只有叮嘱表哥,八十三是个坎,要多加小心,过去了就好了。
家乡近几年变化很大,城市建设加快。父母和姑父家分别在城市的一南一北,如今道路已贯通,把两家连接在同一条大道上。这条路中间,与东西主干道交汇处,是我们在家乡时居住的小区,现在住着我哥哥一家。顺道进去,哥哥家大门紧锁。母亲说,早在十多天前,哥哥已去北京检查身体。嫂嫂不放心,趁这几天放假,也已赴京陪同。闻言心里一沉,赶紧与哥哥和在北京的弟弟联系,得知检查已结束,至今尚无结果。一个月前,先生和孩子刚从北京回来,未听到任何消息。再往前不久,哥哥曾来南京看我,那时的他,虽比以前消瘦些,总体情况还好。没想到,如此短的时间里,在身边的亲人身上发生那么大的事,实在令人焦心。但愿只是因为劳累,但愿仅仅虚惊一场。
今年国庆,促使我急于回乡的,除了对父母亲人的挂念外,还有一个直接动因——必须探望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早在我离开家乡的第二年,她就被意外地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好在发现早,治疗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疗养,基本康复如常。节前不久,同城的同学打电话来,紧张兮兮地向我探询她的病情。我当时心便一沉,情知不妙。经过多方打听,并直接联系到她的爱人,才知病情复发,已得到初步控制。悬着的心暂时放下了,但专程回去看她的决心已定。
病中人的心态,通常敏感而复杂,何况而立之年遭遇这样不幸之事。谁也不能期待当事者处变不惊。我与她,因为种种机缘巧合,在同一城市工作若干年,都在机关任职,住过一间集体宿舍,成家后在同一家属区,两家走动很频繁。但自从离开家乡,闻知此事后,尽管经常回乡探亲、出差,愣是没去看望过她一次。面对她,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意。同情?还是当一切没有发生?哪一种都觉不合适。看似人道的关心,实则残酷。我能做到的,只是像平常一样,逢年过节寄明信片致以问候,小心翼翼地与她爱人(同届校友)以及相关人士联系,侧面了解她的近况。不惊动,不做无谓的烦扰,在我看来,或许是对她最好的关注了。
这次见到她,已是分别近十年后首次见面。因化疗引起的头发稀疏、激素造成的虚胖,使得她看上去有着明显的病态。但精神尚好,心态更是出乎意料地平静。两家人彼此十分熟悉,又多年未见,交谈的气氛很是自然、轻松,消除了原先一直沉沉地压在心头的担忧。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她常提到的“活在当下”以及与爱人“一起扛”的话语,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最为感叹的,却是与病痛无关的一件事。她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阶段的日记、作文等各式文字,全都经过她精心地收集、评点,小学卷、初中卷已编辑出版。厚厚的两本书,细致入微的述评,一字一句,都凝聚着沉甸甸的母爱和孜孜以求的坚韧。如今,在我心里,对她,不再有任何不安,唯余敬佩与汗颜。
很巧,在我们准备离开家乡的那天下午,先生原先的一位同事,也是我们的大姐,刚从老家回来。去年春天,她与爱人惨遭车祸,爱人当场故去,她身受重伤。其后一年多时间里,她备受精神和肉体双重苦痛的折磨,坚强地生活着。原本只是去看望她,不想牵出太多伤感的情绪。但睹物思人,物是人非,还是免不了伤心落泪,原定的出发时间一拖再拖。期间,她在外地工作的女儿打来长途,与母亲商量一件很细小的琐事。我和先生会心一笑。这孩子,实在太厉害。她知道如何帮母亲打发空闲的时间,让母亲心有挂牵,不让她有时间陷入对往事的回忆,让她知晓女儿时刻在身边。她母亲又是何等地聪明,女儿的良苦用心她何尝不知?她依旧会活得精彩,不仅为幸存的自己,为已故的先生,还为了女儿心灵的依靠。
离开家乡回宁前,按预定计划顺道去先生老家,与他的中学老师们聚会。我问先生,他时常提及的两位恩师之一怎么没来?先生说,他住在离城较远的乡镇,准备在回宁途中专程去看他。次日黄昏时,我和孩子随先生赶至老师家里小坐。闲扯中,惊闻老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