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黄昏

乡村黄昏

宁处散文2025-09-08 23:58:44
世界最美妙的风景在哪?不是在追逐假日里的旅程,也不是在翻阅游记中的的精彩照片和片段,它就在你生活的周围之中。就在你心底的平静之中。我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从小就印着我对乡村的感情和热爱,总觉着世间最美的
世界最美妙的风景在哪?
不是在追逐假日里的旅程,也不是在翻阅游记中的的精彩照片和片段,它就在你生活的周围之中。就在你心底的平静之中。我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从小就印着我对乡村的感情和热爱,总觉着世间最美的风景就在我周围的乡间,就在我心底里那深深的平静之中。
朋友,就随我走进这乡村黄昏中去体验感受吧!
看那夕阳归于一抹桔红的云霞之中时,每每最先看到听到的是归巢的鸟儿成群结队的栖息到田间、村庄的繁茂的大树上,鼓噪着它们梦境般的欢乐。此时的大树如一个个硕大的音箱共鸣着。有人说这是噪音,我说那是一种自然的天籁之声。那是鸟儿们用心灵之声与大地的对话。犹如释迦牟尼的嫣然一笑。就这样乡村黄昏的大门被打开了。
迎耳而来的便是黄昏归途的牛、马、羊儿的吟唱声和着远处的狗鸣声好似卸重一天劳累的前奏,温暖得像黄昏洒下的暖暖余辉。
迎目而来的是一行行一排排白杨剪影下的归途的农人,男人们赶着大车,女人们坐在车上的那份安详的窃窃私语,虽无一语是刻意的浪漫,无一动作是惺惺的作态。而他们的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诚恳安稳平静之举,却不得不让我想到田间地头那绽放的花朵,香气摇曳弥漫。
那是谁家的女子,三五成群地在池塘边嬉戏呀?原来是农家浣纱的少女。远远望去,在夕阳的沐浴下,衬着满塘的荷花真让人想到《诗经》中那“在河之州,窈窕淑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明艳之美。这美感动着黄昏的余辉,黄昏的乡村
那照耀在夕阳下的池塘,被归途的鸭儿们点拨的金光闪闪。那一塘的绿荷被夕阳的余辉镶嵌的如铜雕一样,凝固着天地的厚重之气。随风摇曳的灼灼荷花被渐去的夕阳或明或暗地萦绕着,如同迟迟不愿归去的大唐女子,使黄昏的乡村添尽了浪漫之彩。
你曾否访问过雨中乡村的黄昏?那份宁静是从炊烟的飘渺中渗出来的,那宁静平和似缠绕在乡村上空久久不愿离开的细雨中的炊烟。舒缓着、蔓延着、浸淫着、如黏黏的陈年老酒,香气四溢。除了屋檐的滴雨声恐怕就是父母吆喝子女归巢之声了吧!随着夜幕的展开,一切的喧嚣如嘎然而至的舞台,幽静的只能听到细雨对天空和大地的诉说了。
黄昏中那些青砖青瓦,红砖红瓦的农家小院里,透着细雨洗刷一新的高挂枝头的黄红的柿子是那样的宣亮。
农民的劳作是辛苦的,但到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又是那么的美好那样的平和,那样的安溢恬美,乡村的黄昏只属于炊烟袅袅地升腾,灯火暖暖地跳动,一家人围坑而坐的闲散话题,一切生命珍爱的东西向着农夫农妇的身边归聚。
即便是看着电视里花花绿绿的节目,他们对电视剧中的胡编乱造,新闻中的灾难,显贵、政客,也只是平淡的一笑,最终以一句“战争在继续,苦难在继续,精彩在继续,喧嚣在继续,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明天的太阳照样灿烂,生活照样得过”的平淡哲理一代而过。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说元代的马致远了,他当属描写乡村黄昏的高手了。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对深秋黄昏精辟的描写,更是对旅人盼望归家思念的淋漓尽致的描写。但如今我们真处在中华大复兴的国强民富的时代,现如今早已没有了枯藤、昏鸦、瘦马、断肠人的那种萧条寂寞的悲凉之意了,只剩下那种柔美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之美了。
《寿阳曲》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更是描写江南乡村黄昏的力作。什么也别说,就“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这一句就足以说明马致远描写乡村黄昏之意境的练达了。他舍去了黄昏经船靠岸,渔人卸鱼哟卖的场景,舍去了黄昏小镇熙来攘去的繁忙之景,而只是用“断桥”代指小镇,是有意点出小镇之幽静。傍晚断桥头曾短暂的鱼市结束后,小镇又重归了宁静,“落花”写出了渔村晚景的秀美,衬出小镇人生活的悠闲自适,从断桥到茅舍,有喧嚣到与世无争,怡然恬淡的宁静自得,这些统统归于老子“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之美,这些正是乡村黄昏的最美妙之景。
即便是黄昏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压抑晦暗的,那沉沉暮色易使旅人渴望归家,那只是针对旅人游子而言的,对乡村农人来说,却是最轻松温暖的时刻。黄昏一切蠢蠢的欲念和热闹,都被暮色和大地揉搓的温顺了许多。但这只是乡村的黄昏,也许城市的欲望此时正在拉开了幕布吧!
言归正传,我喜爱这乡村黄昏,因为它能使我清醒地感到自然纯朴的美,这是天地间的大美,它能使我清醒地认识,我的生命来之天这种乡村黄昏的宁静、柔美、和谐。它更能使我看到我灵魂深处的那一块对和谐的自然之美的渴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