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小麦
1978年凤阳小岗村18户村民的一纸生死印揭开了中国联产承包制的序幕。一时间,联产承包制如同春风吹遍了中原大地。我家和全国大部分的农民一样,也拥有了自己的责任田。年迈的父母像侍弄孩子一样侍弄着那几亩地
1978年凤阳小岗村18户村民的一纸生死印揭开了中国联产承包制的序幕。一时间,联产承包制如同春风吹遍了中原大地。我家和全国大部分的农民一样,也拥有了自己的责任田。年迈的父母像侍弄孩子一样侍弄着那几亩地。我跟着父母开始了刀耕点种的年代。
当年,我家的生产工具只有锄头、镰刀、铁锹、平车、杈把扫把等这些简单的原始的农具。一切农活全靠繁重的体力。我和父亲拉着那笨重的平车一趟趟往地里送粪,我们宛如电影里苦役劳工,一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抡着那笨重的锄头,我的胳膊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晚上常常是全身酸痛。
麦子熟了,一大早,我和父亲母亲就赶到了田地。站在地头,一眼望不到尽头。母亲说,低下头,一直割,不要直身往前看,就感觉快了。于是,我学着父母的样子挥舞着镰刀,麦子不断的倒下了。我越来越感觉镰刀迟钝,割不动麦子了。不一会,就被父母远远的拉在了后面。没法,只有等父母割完了再来帮我。然后,再一抱抱的把麦子装在架子车上拉回家。装麦杆车可是一个技术活。可不像银环说的,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如果摸不着窍门,那你可就惨了。特别是中午头,如果没有装好麦秆车,走到半道,哗啦一声,车子就会翻掉。天又热,麦秆又滑,人又饿又渴,那恼火啊,简直就别提了。真想把车子一扔回家。可是,不行了这是一年的口粮啊。无奈,只好忍受饥渴,炎热、劳累的煎熬,再慢慢装吧。
打场更是艰辛的劳动。当时,是用一个牲口拉着一个石滚碾麦的。尽管麦子基本干透。但是,不把麦子彻底晒干石滚是碾不净麦粒的。晒麦太阳越毒越好,那滋味,真是上面炙烤,下面熏蒸。并且是太阳越毒,越要勤翻动麦子,以便保证把麦子晒得干透,用牲口拉着石磙碾时才会碾净。我每次看到父亲站在那火焰般的卖场里赶着牲口碾麦。总是觉得父亲是多么的伟大,他那么不怕热啊!碾净以后,先要把麦秆挑起来,再把含有麦糠的小麦拢到一起,拢好场,人就变成了大老猫。鼻孔、脸上全都成了黑老包,呛的咳嗽都咳不出来。然后,开始扬场。扬场可是技术活。一是要顺着风势,把麦糠吹出来,净麦子才能出来。二是风越大,越要扬的快。同时还要有一个人负责打掠扫,掠扫就是把麦子上的麦糠轻轻扫起来。打掠扫的要蹲成马步,后面的胳膊压着扫帚把,这样才不至于把麦子扫走。
每年过一个麦天,我母亲的眼就熬红了,瘦掉几斤肉。因为麦天的收成关系到全家人全年的口粮和收入。打过卖之后,首先要先上公粮。然后要留足种子和口粮,剩余的才能卖些余粮。父亲常讲,不能把粮食卖枯了,意思是必须留有储备粮。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也是这个意思吧。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电机带动石磙代替了牲口拉石磙,这样碾麦的速度加快了许多。后来,小麦脱粒机取代了石磙,我们再也不用在骄阳下暴晒麦秆的同时也暴晒自己了。尽管用脱粒机打麦同样是把我们变成了黑老包。但是,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即使小麦稍有些湿也不影响。同时,割麦也有了用四轮拖拉机带动的割晒机,镰刀只是在小块地里使用。那时,我们就觉得解放了。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离开了家乡。但是,每逢麦收季节,还是要请假回家帮父母收麦的。尽管是四轮拖拉机带着割晒机,虽然不用大面积用镰刀割麦了。但是,用车把麦子拉回家,用脱粒机打麦,还是很费劳力的。每年麦收季节,父母一直是我的牵挂。
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麦田中也吹来了隆隆的机器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小麦联合收割机遍地来。如今,麦收的时候,联合收割机遍地轰隆隆的跑。农民在地头喝着啤酒,笑呵呵的等着收割机卸下麦子,然后用奔马车运回家,晒到楼房的顶棚上就完事大吉了。再也不用割麦拉麦翻场碾场扬麦拢场这些魔鬼般的伙活计了。
现在,麦子熟了,我只是象征性的给家人打个电话,问问麦子收家了没有?根本不用我再操心。农民收打小麦彻底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