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于我

秋之于我

爱子散文2025-10-26 04:50:05
在学校下半年里,最让我渴望的、最让我盼望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不是读到哪本好书,更不是和心仪的女生谈场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恋爱,但话说回来,我的心仪女生太多了,哈哈。我所最渴望的、最期盼的,乃两件事,
在学校下半年里,最让我渴望的、最让我盼望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不是读到哪本好书,更不是和心仪的女生谈场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恋爱,但话说回来,我的心仪女生太多了,哈哈。我所最渴望的、最期盼的,乃两件事,两件相同又不相同的事,一中秋放假,二国庆放假。
现在是国庆假期,我在家中,在家中我熟悉的、温馨的书房里,所以,我才有灵感、才有激情提笔写下,写下这些文字。当国庆假期一过,回到学校,之后没了什么假,人如死灰,没有期待、没有渴望、没有激情,像犯人被判死刑,反倒平静了。太没脉脉温情,这是中国学校一大特色,在学校里,如同身处社会。之所以如此,与学校放假太少,必大有关系。中秋、国庆假期,我都毫不疑虑地、义无返顾地回家,家的安逸舒适,自不必说,何况家乡风景秀美、天蓝山青,让我永远观赏不够也不想观赏够呢!
人们常说,逆境出人才,艰苦塑造优良品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舒适消磨斗志,对此,我不敢苟合,我不全赞成。悠悠华夏五千年,数不清的历史人物留下了无数事迹,雄才大略的帝王将相,风花雪月的文人墨客,前者多出自北方,后者多来自南方,前者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后者大多沉浸在风花雪月里、隐在青山碧水间、处在歌女的轻歌曼舞里。的确,是南北全然不同的环境,塑造了他们如此差异的风格。但我们决不可如此简单看问题,否则的话,这对人类最发达、最奥妙的大脑,简直就是侮辱,不是吗?
人往往因自己的经验而被局限,因己度人,当然历史也是如此,我们常常被所谓太多历史事实而局限了,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鉴”,但并不可光“以史为鉴”,读史本为明智,但读着读着却把自己陷进去了,这太划不来了吧!人世间有亚里士多德的实验主义,但也有柏拉图的理性主义。卢梭说,人最缺乏的是在认识自己上面的知识,这话说的太对了。对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就像盲人一样看不见,就像聋子一样听不到。事实上,在这上面,中国文化有所残缺,或确切地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太缺乏传播了。在中国文化中,是从不缺乏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这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但中华文化的精华——自我反省、自我认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其根植实在太少了、太浅了。毫无疑问,大多时候,环境总是把人导入一种极端,一种与人本性背道而驰的极端,人完全成了任环境摆布的木偶,这在太多人身上,很遗憾地、很悲哀地表现了出来。但人是有思维的,是可以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反省,来改变环境导入的极端。人生的意义、价值,就在于与命运搏斗,与命运抗争,不管结果如何,即使失败,也光荣无比。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说这话的可谓不知风景,结果被一群同样不知风景的人说,就这样,以讹传讹地成了理所当然,成了人们判断的标准,不过,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太多人假期旅游,所去之地,也无非是耳熟能详的风景名胜,一路风尘仆仆,千万人蜂拥而至,结果风景成了人景,这与大学校园里潮来潮往的人群,有何两样?有何意思?
我生性最爱秋,爱秋山、爱秋色、爱秋味,跟陶渊明一样,这是至死不变的,不!肯定变,因为我会爱的更深。
国庆在家七八天,晚上我早早睡下,清晨得以早起,赶在太阳起山之前,以品尝清晨的秋景、秋味,观看日出。站在三楼走廊上,看着大地从一片朦胧到渐渐清晰,到金灿灿的晨光照向大地,其感受妙不可言。去年这个时候的清晨,见一刚起来的小男孩,高举手掌,在晨光里,动着手指,睡眼惺忪地说,这好多星星喔。
清晨,坐在堂厅的板凳上,望着门外深深的秋色,越看越可爱,越看越迷人。蟋蟀在田野里、在墙角边唧唧高叫。从大门向外望去,溪水沟旁的大树,树背后远处的山峦。此时,我感觉我的心境像孩童、像垂垂老去的老者,好奇与欢喜,平静如水。
清晨,我站在小道上,花草树木围住了我,向我微笑,斜斜的金黄的晨光从树叶缝隙下来,洒在花上,在地面投下黄黑交错的疏影。田野里、草丛里,雾气升腾,水珠伏在叶片上。鸟儿们不知藏在哪儿,只闻其音,不见其形,唧唧咋咋唱不休,感觉声音从天上下来,又仿佛从地下冒出,感觉声音远在数里之外,却又近在咫尺。在草丛里,鸡群窜来窜去,一会儿压倒花草,一会儿钻进密密的草丛里去了,只见草丛上方枝头摆动。空中飘起饭菜的香气。我仰起头,看到碧蓝碧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我静静地立在那里,感受着这一切,感受着美好的洋溢,感受着我从未感受过的——生命竟如此地丰富、饱满、激情。
正如以不同角度、转换思维看事物能有创造性发现一样,从不同角度观赏秋景,不仅是好的,也是必要的,可发现新奇之美,多面地感受秋之美。单方面看事物,所获价值必然少,偏见也多,这就是为什么大自然乃统一之总体,而人类却分出那么多学科去解释的原因了,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我们对大自然而言,对大自然的美而言,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井底之蛙固然如此,偏见时刻存在,以偏概全在所难免,但我们可以试着多摸摸大象,摸大象不同的部位,以此让我们这井底之蛙、让我们的偏见、让我们的以偏概全好一点,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态度,是积极的人生观。
已凉天气未寒时,这句唐诗当然是写秋,但我觉得用来描述秋天的清晨实在太适合不过了,意境好,格调高。
在我眼里,春夏冬都是为了秋,我把三者之目的都看做是秋。的确,四季之中,唯有秋的特色最不突出、最不明显,秋没有春天的百花齐放、没有夏的骄阳似火、没有冬的漫天飞雪,但春夏秋的这些特色,却铺垫了、塑造了秋最文静、最深沉的气息与况味,让人从中宁静地品味生活、感悟人生、解读自然。
人只有在解决了生存之后,在满足了吃喝穿住之后,才有闲暇、才有闲情逸致去感受、去享受生活和品味艺术,不然人生岂不太无趣了?文化大致可分两种,一是有用的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二是纯碎的艺术,当然两者之间,无绝对界限。所以,当我们吃饱喝足之际,生存问题一时消去了,心态渐渐地平和起来,暂时没了什么雄心壮志,满足多了,要求少了,血糖高了,血压低了,如此,我们何不趁此机会来消受、消受这秋日午后的阳光呢!
一日中午,我在饭桌上吃下一肚的货物后,端着一杯白开水,晃悠悠地上楼,来到房间,虽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