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不绝的美丽

袅袅不绝的美丽

无烟煤散文2025-09-06 01:10:32
美丽是一种感觉。世间有一种美丽,可能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够穿越时空,象天使般翩然飞来,一直走入人的灵魂,并常作为不灭的记忆,驻守于精神的家园,盘旋萦绕,袅袅不绝,相依相伴,这就是——音乐。“逝者如斯夫
美丽是一种感觉。世间有一种美丽,可能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够穿越时空,象天使般翩然飞来,一直走入人的灵魂,并常作为不灭的记忆,驻守于精神的家园,盘旋萦绕,袅袅不绝,相依相伴,这就是——音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多少璀璨年华付之东流,多少前尘往事烟消云散,多少风流人物销声匿迹,似乎一切都离我们太遥远,谁也无法挽回那逝去的一切,更无法与先人进行真实的接触和对话。但是音乐却穿越了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不同时代的声音、不同人心灵的倾诉,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当时人们思想情感的脉搏。高山流水觅知音,心有灵犀一点通。音乐脱胎于尘世,却远离尘嚣,透着灵性,更适于神交。一个音乐家如果为世俗所左右,那就会同音乐绝缘,这或许就是古来歌者多寂寞的道理吧!当然,任何音乐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个人和时代的烙印,即使是超凡脱俗的歌者。音乐给人的感觉常常不尽相同,即使同样的音乐因环境和背景不同,效果可能大相径庭。都说乡音最可亲,但四面楚歌的境地曾使英雄项羽感到万般无奈,只好拔剑自刎。当然,人的感觉千差万别,无论古今,都不乏感觉迟钝之人。三国时蜀后主刘蝉投降后被安顿在洛阳,听到蜀地乐曲时竟然嬉笑自若,丝毫没有亡国之痛,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他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多么可悲呀!音乐固然能供人娱乐,但殊不知在特定的背景下音乐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既然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那么抛开政治等其他因素,古今中外众多名人雅士对音乐都情有独钟。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唐明皇就是一位通晓音律、造诣极高的音乐家。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熏陶,年仅六岁就能在皇帝的大殿上献艺了,并得到了祖母武则天的赞赏。唐明皇就任以后,在皇宫里设教坊,其中的“梨园”就是专门培养演员的地方。由于酷爱音乐,天份过人,他经常亲自坐阵看梨园弟子们演奏,要是有人稍微出一点错,他都能立即觉察,并给予纠正,可见其乐感的灵敏。相传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调,就是唐明皇改编创作的。他个人还能够演奏琵琶、二胡、笛子、羯鼓等多种乐器。可见除了政治家,他的音乐才华也是首屈一指的。众所周知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吗?他一生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喜爱,直到晚年还经常演奏一些曲子。音乐扩大了人的认知领域,音乐激发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以她独特的语言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了一起!
一定时空产生的音乐必然带有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的鲜明特征,当然也会打上个人思想情感的烙印。从贝多芬的交响曲,我们能感受到那扑天而来的浪漫主义激情;从《黄河大合唱》,我们能听到中华民族抗击外寇那震天的吼声;从马思聪的《思乡曲》,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海外游子对祖国、对故园魂牵梦绕的思念。音乐既是个人的,也是公众的。正是对音乐的爱,对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共同感受把人们聚集在一起。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个国家有爱乐乐团,我没有统计过,我只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乏对音乐孜孜以求的痴迷者,可以说,爱乐人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
“梅花香自苦寒来”,伟大的艺术多产生于人生的苦难中。苦难常常造就艺术的心灵,它使人深刻,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的渴望,它是艺术的温床。走近那些纪念碑式的人物,我们既为他们的艺术圣光所折服,同时又为他们坎坷曲折的生命里程而感叹。难以想象,华彦钧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在那个没有光感的世界,却从心灵里流出了华彩的乐章,描绘出纯美无暇的境界,勇敢地为悲苦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那凄美的旋律渗入我们每一根神经,叫人难以自抑地颤栗,不由得柔肠寸断、幽思百转、凄情无限。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个人生活很不幸,爱情上屡战屡败,以致终生未娶,致命的是他从28岁起就患上了耳病,这对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是多么痛苦!重听一直困扰了他20多年,直至最后完全耳聋,但他没有向厄运低头,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扼住命运的喉咙”,在生命的最后仍坚持创作,给后人留下了他最辉煌的《第九交响曲》,也称《欢乐颂》。在维也纳首次公演时,人们热情地欢呼、鼓掌,而他却全然听不见,直到被人提醒后才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不能亲耳聆听自己音乐的美,这是一种悲哀呢,还是欣慰?比贝多芬稍晚点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同样是个苦命人,他出生卑微,一生贫困潦倒,在世时也没什么名气,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常常一文不名,朝不保夕,饥肠辘辘。难以想象,那举世闻名的《摇篮曲》竟是他在饭馆用来换一份土豆吃的即兴之作,而在他逝世30年后,《摇篮曲》的手稿却以4万法郎的高价被拍卖掉。苦难造就的不全是悲剧人生,它也成就了人的精神世界的伟大和崇高。任何艺术精品的问世都不是轻而易举的,犹如一个生命的诞生必然要经历一番精心的孕育,必须付出痛苦的代价一样,艺术家要有慈母般的宽广情怀和惊人毅力。正如歌词所写的“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朴实的语言道出的却是深刻的道理。为什么至美的艺术注定要与苦难结缘?因为人一旦养尊处优,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就会变得对美的事物不够敏感,没有深刻的感受断不能创作出惊人的作品,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吧?
音乐给生命以活力,给灵魂以抚慰,给平淡的生活以缤纷的色彩,给灰暗的心境以温暖的阳光。当我孤独痛苦的时候,她总是与我相依相伴,陪我度过漫漫长夜;当我烦躁不安的时候,她总是柔声细语,带给我温馨和甜美;当我遭遇挫折失败的时候,她总是以激昂的旋律催我觉醒、叫我奋进;当我喜庆成功的时候,她总是热情地为我讴歌,激越地为我喝彩。音乐拓展了人的视野,音乐充实着人的心灵。音乐,带给我诗一般的境界——“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到那恒河的岸边”;音乐,带给我梦一般的遐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音乐,鼓满我希望的风帆——“过去的事情不再想,弹起吉他把歌唱……”;音乐,增添我拼搏的勇气和力量——“摇起双浆,扬起风帆……”。音乐极具扩展性和包容性,她是起伏的波浪,在我心中荡漾;她是弯弯的流水,环绕在我身旁;她是皎洁的月光,洒落在我身上;她是我梦中的情人,带给我难以言传的美丽。人们望洋兴叹,不免有许多感慨,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