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飘入我心扉

紫云飘入我心扉

文库散文2025-03-08 13:21:22
每个现代化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公园,每个公园都有自己的来历。天津市塘沽区的紫云公园,其来历尤其令人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她,像海市蜃楼一样神秘,又似五彩云霞一般绚丽。金秋十月,在朋友老李的陪同下,我终于投向
每个现代化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公园,每个公园都有自己的来历。天津市塘沽区的紫云公园,其来历尤其令人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她,像海市蜃楼一样神秘,又似五彩云霞一般绚丽。
金秋十月,在朋友老李的陪同下,我终于投向心仪已久的公园怀抱。在车上远远望去,迎面是一片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峦,伴着凉风从山上扑来,给人一种野性的震撼力。老李介绍,紫云公园由7座山峰构成,主峰高达32米,其余的六座山峰呈阶梯环境排列,是一座占地33万平方米的山体公园。
一进公园就看到中心湖,高耸的石林倒映在碧水荡漾之中。有一两位游人在垂钓,四周的树木泻绿喷翠,将其淹没在这大自然里。不远处传来哗哗的流水声,那是“五叠泉”用悦耳的歌曲欢迎我们。碧水潭边的岩石们,奇形怪状,像伏兽、似舞者、如面食。一位穿白衣服的中年女士,出神地望着池水,仿佛在构思一首诗歌……老李说,她是他家原先的邻居。
我怀着惊奇的心情,沿着公园中鹅卵石与石块砌就的甬道,欣赏这美轮美奂的世界。哦,到处是绿茵铺地,到处是花草争艳。老李说,山体上栽种各种树木和其他植物100余种40万株。绿化率高达96%。
老李不愧是当地新闻工作者,对这里情况十分熟悉。他对我说,想不到吧,这石林和岩石都不是天然的,而是用这里的碱渣,经过技术处理而成的。走,到山顶上看看去,那里有更好的石头。
我们登上7座山峰中最高的紫云峰。山顶上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仰头望,帽子都掉到地上。这是假石头吗?不是,是真的石头。你看它像什么?哦,像个人的形状。
老李说,从选购这块巨石的同志那里得知,当初选择该石作为公园的一个标志物,并没有刻意从形象上考虑。后来却被一游人看出是一个中年壮汉,双手搬着一块巨大石头正在艰难前行。并拍出相片,冠名“搬山神”,登在天津日报上。人们再来仔细一看,顿时都惊呆了,连连说真是太像了!
此时,轮到我吃惊了。啊,“搬山神”鼓着两腮,挺着脖子,弓着双腿,搬着小山……巨石的威武形象与“现代愚公”的精神多么吻合!这究竟是纯属巧合还是天意呢?人们常说,有山有水的城市是最美的城市。塘沽紧贴大海,唯独没有山,这回好了,“搬山神”为塘沽搬来了山体的紫云公园。
我感叹着,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随老李来到另一座山头,来到用木头和棕绳搭成的好几米高的“一览亭”上。凭栏俯视、眺望、环顾,啊,我们被连绵起伏的绿色包围了!看不见游人身影了,只看见“搬山神”远远地在碧波上行走;听不到游人喧哗了,只听到绿林深处鸟鸣与泉水丁冬……木亭似乎在摇晃,使我想起了西双版纳的竹楼,这不分明是江南的秀丽景色呀,难道是在塘沽?
老李笑了,啊,是塘沽,是在塘沽的地面!那边是千舸竞发的天津港口、那边是罐塔林立的厂区、那边是蜿蜒如练的海河、那边是锦绣如画的泰达……她们都摆脱了“白灰埝”的折磨,变得更加漂亮了!你知道这紫云公园的来历吗?
我看着他,大笑,这怎么会不知道?
一年前,从多家新闻媒体上,我便获悉紫云公园是一座人造山体公园,当时还联想到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景山公园。那景山公园的山体是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16年),为营造皇宫,拆除元代旧城渣土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泥土堆积而成,至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建成有五座山峰、占地23公顷的公园。紫云公园和景山公园的山体,均非大自然的原作,而是人文景观,都是来自人类的聪明才智和艰辛劳动。
听了我的回答,老李不置可否。沉吟片刻,他才开口对我说,提到紫云公园必得先说塘沽的碱渣堆,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白灰埝”。创建于1917年的天津碱厂是我国化工业的摇篮。几十年来,排放出的碱渣从厂区蔓延到海边,形成了占地3。5平方公里、最高达15米,总量达2400万立方米的3座碱渣堆。相当于在乌鲁木齐至满洲里之间修一条长约6000公里、1米宽、4米高的“碱渣城墙”。碱渣堆上还有97家煤炭仓储场。碱渣产生的粉尘、废液以及煤炭扬起的黑尘,“无风尘似雾,有风尘如烟”不但对周边居民区和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更是污染海河下游水体和渤海近海域水质的特大公害。
老李慢慢地说,小的时候他家就在这“白灰埝”附近。盛夏时节住户们也不敢开窗纳凉。雨天,污水遍地流淌,无处插足。冬天大风刮得黑煤、白灰乱舞,睁不开眼睛,遭得罪就别提了。1976年大地震还造成碱渣堆大滑坡,女邻居的父亲被滚滚的碱渣活活吞没。多少年过去,喜欢穿白衣服的女儿常到这里,默默地看那无言的“白灰埝”腾起的烟尘、那怒吼的挖掘机移动的铁臂和这喧闹的游人花一样的笑脸……
我被这悲惨凄凉的故事深深打动。啊,也许她的父亲并没走远,就在我们脚下的泥土里,或是身边的人造岩体中。可是,父亲能在这欢乐的人群中找到女儿忧郁的身影、听到女儿发自心底的悲歌吗?
也许与老李和那位白衣女士相反,我无法将眼前这壮丽的景象与那遥远的“白灰埝”相互联系起来……我将自己的感觉告诉老李,他便带我到公园“地震遗址前。”这里保留着一段原始的经历过地震的“白灰埝,揭示出紫云公园身世的秘密。那青白色的碱渣露出狰狞的面孔,与旁边的绿草红花形成鲜明对比。我默默无语……
老李此时激动起来,神采飞扬地讲述,将我带向那闪光的日子。
公元1997年,塘沽区采取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向这巨大而顽固的碱渣堆宣战!累计投资近4亿元,采取土地置换与异地安置的办法,把碱渣堆上的单位及地上物全部清除。将“白灰埝”整理成7座山峰,其中有2000万立方米碱渣,被制成工程土填垫坑塘洼地975万平方米。在那些日子里,指挥部搬上了“白灰埝”,几百辆运输车日夜穿梭,挖掘机、混合机、搅拌机不停运转。所有职工三班倒,没有休息日。夏天为防碱渣烧脚,也要穿胶鞋。一顶草帽,抵抗无遮无拦日头。一个夏天过来,几乎每个人身上晒曝过几层皮、脚上被捂出脚气和鸡眼。冬天,穿着大头鞋、棉大衣也抵御不了寒风,许多人冻坏了手脚……
老李的情绪愈加激昂,世上哪里有什么“搬山神”!这是当代的愚公——塘沽人靠着自己的心血与汗水,经过五年的努力,才“搬掉”最大的一座“白灰埝”,使其变成蔚为壮观、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