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过后

不期而遇过后

东洋车散文2025-04-14 07:08:29
很多时候,我们去往某地或者欲见某人时,都会有一个特别的计划,但现实往往又是这样子的:计划永远比变化快。不曾想过今天会去“母校”,也从未料到会见到这么多年一直想见的人。那些学生时代的种种印记早已往事随风
很多时候,我们去往某地或者欲见某人时,都会有一个特别的计划,但现实往往又是这样子的:计划永远比变化快。不曾想过今天会去“母校”,也从未料到会见到这么多年一直想见的人。那些学生时代的种种印记早已往事随风,那些德高望重的参天大树也只能够成为我们的回忆,而那些老师又何去何从呢?
说到高中的母校,我只能够用“永别”来形容了。自地震后,我市对所有阶段的学校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重组,对此,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我所就读的学校,不再设有高中部。尽管学校的名称没有变,但目前的学校是由四所中学合并而来的,而之前高中部的老师,大多都被教育主管部门分流到其他学校。
原本和朋友办完事情后,她随我一同回我上班的学校,顺道也让她来感受一下课堂,可计划跟不上变化的速度,朋友临时有事,最后我同一位认识不久的老师一同回来,而这位老师也是这学期才被分流到我“母校”的旗下。她的丈夫打算先将她送到学校,然后才送我回学校。但我想到,既然我有几个初中的老师加朋友在这边(也是这学期被分流到这边的),都很久没见了,索性就先不回去,顺道过去看看他们,就当是给他们一个惊喜。
地震发生后不久,其实来过母校一次,来时看得最多的就是工人们正在搭建活动板房,在整理零零碎碎的东西。伫立在那棵德高望重的檀木树下许久,仍然能够清晰得记住母校的原貌,甚而至是早已随风的往事。可今天,当我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除了陌生还是陌生。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只一小会儿)。要不是那位老师给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校园的分布情况,想必我完全会被这个偌大的校园弄得晕头转向。
在三楼楼梯处,恰好碰见我的初中英语老师,从实习与之告别后便再没有见过面了,她怀中抱着很厚的调研试卷,于是我赶紧凑过去,接过她手中一半试卷,就这样一同去了她的办公室,而老师也是知道我回来工作了。老师还是那样,总是对我说最简单但很温暖的言语,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曾经在课堂课外的一些经历突然一闪而过。
之后,我又去找寻其他老师的身影,就在英语老师隔壁的办公室,突然有一个人走出来了,抬头看了一眼,我吃惊地说:“刘老师(高二的语文老师),你怎么在这里呀,你不是去另外一所高中了吗?你还记得我吗?”我的两个问题后,刘老师说:“你是XXX,并且也说,他没有选择去市里面的高中,而是留下来教初中了,当然,我对此也感到很吃惊。”刘老师说出了我的名字。而他也非常吃惊地问我,你怎么在这里呀,这么多年过得怎么样,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呀?我逐一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总之又惊又喜的。接下来就先用文字简单地介绍一下我的这位老师。
高二转到文科班后,由刘老师担任我们语文科目的教学工作。刘老师在他的教学上,总是勤勤恳恳,也挺平易近人的,诸多优点在他的同事面前也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刘老师学识渊博,但却怯于言表,性格上也有一点软弱,因此当年也没少受我们文科班的气呀。记得当年转到文科班后,对他是超不满意。上课时,总觉得他太啰哩啰嗦、太婆婆妈妈了,讲了好一会儿课都进不了主题似的。他讲诗歌,我一般都不听,而是用写诗的方式来表示对他的不满,他布置的话题作文,我懒得写800左右的字,改为写诗歌。坦言之,大家对他还真的不感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可是最后,我们竟然喜爱上了这位相貌平平,老实憨厚的老师。不是因为他没有放弃我们中的任何一位,也不是他对我作文或者诗歌的评价,更不是他有渊博的知识,而是他默默的举动,饱含热情地做着他该做的事情以及无私的给予,感动着我们。老师的这些,其实在他人看来真的不足一提。然而那些却在无形中藏有一种魅力,无时无刻都在感动着我们。进入高三后,由于班主任要去读研了,所以由另一位语文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而刘老师,就不得不与之说再见。
真的很讨厌在求学途中频繁地更换学科老师,可是这档子事儿竟频繁地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刘老师不再教我们后,大家都觉得很不开心,或许是接手我们班的老师对我们特别地严厉,让我们更加想念刘老师对我们的仁慈吧。事实证明,该因素完全成立。之后班上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刘老师,以表他这一年或者二年(因为原来的这个班级就是由刘老师所带)以来对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切。之后我们竟意外地收到了老师写给我们大家的信件。在信中,老师说出了他知道不再教我们的一些难忍的情绪以及痛苦的心里挣扎。老师说,当被告知由另一位老师教我们时,他觉得很委屈,眼看就高三了,他想将我们带进高考的大门,他不甘心,他有一走了之的想法,他想放弃他喜爱的职业……看着那些文字我们流泪了,我们不相信这是老师的文字,也不敢细想老师复杂的思绪难耐的情感。在之后的一些日子里,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老师有的时候在刻意地回避我们的,而我们越是说一些相对温暖的话语,无疑却在刺痛老师的心。的确,对于一个性格相对内向的人来说,接受眼下的一切要比外向的人难一些。谁都一样,都相信时间是一副最好的良药。老师能够走出他的职业困惑以及人生困惑,而我们也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我们还在一起。
随刘老师到他的办公室里聊了一会儿,也从他口中得知,高中部有百分之九十的老师都去市里的高中了,随即我向她打听,你是否知道张老师(高一语文老师)的情况呢?待我详细地说了一些情况后,刘老师告诉了我最想要的答案。他说,张老师呀,她留下来了。我不相信,并说是张X老师吗?答案是肯定的,并说了她的办公室。(毕业之后找过张老师,但无果,所以后来便没有再打听了,今天刘老师告诉我这个消息,因此不敢相信)。
张老师是我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记得她走进我们三班的教室是在某年的9月3日,第一节课她首先让我们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第二节课,她在黑板上写下了杜秋娘的《金缕衣》,就这样我们大家认识了这位刚毕业,刚走上讲台的美女老师。张老师是广安人,讲课的声音小且带有浓厚的方音,起初大家也都在担忧,她能不能掌控我们的课堂并好好地给我们上课呀。后来我们也有了另一种想法:可能老师是新手,一出来就面对我们这群高中生,难免会有些不适应,我们对她充满自信。说的也是,无论是刚接触的人或者是新环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至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