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国主义精神绝不能丢掉
在举国同庆祖国60大寿之时,我们一重也迎来了建厂55周年的华诞。在这双喜临门的日子里,一重储运部开展了读爱国书籍的活动。这次读书活动如雨后甘露,滋润着我们干涸了已久的心田。久违了,那壮怀激烈的革命豪情
在举国同庆祖国60大寿之时,我们一重也迎来了建厂55周年的华诞。在这双喜临门的日子里,一重储运部开展了读爱国书籍的活动。这次读书活动如雨后甘露,滋润着我们干涸了已久的心田。久违了,那壮怀激烈的革命豪情、那可歌可泣栩栩如生的光辉人物形象、毛主席那高瞻远瞩旷世千古的壮丽诗篇。再次捧读这些熟悉而亲切的文字,自认为淡然了的心,被什么东西强烈地震撼着、撞击着。眼中流下咸滋滋的液体,慢慢地滑过脸颊,沾满衣襟。是什么东西让我如此泪眼婆娑、心潮澎湃?我知道这个东西就叫做“精神”,亦或也可以叫做“力量”。产生这精神和力量的源泉就是一个人的信仰。
我没有高深的学问来诠释信仰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但从小到大也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一些道理,学会一些思考。我相信人都是有信仰的。
项羽的不肯过江东,信仰就在霸王划向天空的长剑上;江姐含泪笑绣红旗,信仰就在烈士手中的针儿和线儿上;岳飞的精忠报国,信仰就在英雄的仰天长啸中;屈原的纵身一跃,信仰就在滚滚的汨罗江的波浪里。
革命先烈们最坚定、最朴实的信仰就是为了祖国母亲不再任人宰割,不再受欺辱,以自尊、富强,最美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了让祖国的人民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为了这样的信仰,这样的希望,多少人为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汇集成了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力量。凝聚成不朽的民族魂。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底鲁莽。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郭沫若把祖国视为心中最神圣的女神,那颗爱国的赤心,那火一样的心肠,把自己比喻成“炉中煤”为心爱的人儿——祖国,燃烧。
我们最可爱的人——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为了让今天的“我们祖国人民不吃雪,不蹲防空洞,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达边说话也行”。而自己去吃雪、去蹲防空洞、去堵抢眼、去炸碉堡、去趴在大火里纹丝不动......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国主义精神才能迸发出的力量啊!
而在当今国泰民安和平年代的盛世中国,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和信仰正渐渐被人遗忘、丢失。有多少人沉浸在这“温柔乡”里,一面拿着俸禄一面还贪婪地为自己敛财,腐败到极致。国人中又有多少人乐此不疲地修筑着“长城”,望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片“穷胡”,牌桌上下,“吃、碰、听、胡”,顿时(烟气)滔滔。再看看网络的E时代吧!全国人民都在忙着收获QQ农场的辛勤劳作的“丰盛果实”,同事,还念念不忘阶级斗争,齐心合力“斗地主”。呜呼哉,玩物丧志也!反之,做好事,助人为乐,读书学习却被嗤之为“犯病了,没吃药”。
有一个小孩子在念一段小幽默:“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却都写在日记里了”。大人们听罢都笑了,孩子则天真的问道:“雷锋是谁啊?他怎么那么傻呀,写在日记里,万一老师不检查日记,好事不白干了吗?咋得小红花呀!”大人们捧腹喷饭之大笑。试问,有这么可笑吗?我们面对孩子的话,应该感到悲哀。现在的人都对雷锋精神淡忘了,对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渐渐淡漠麻木了,能怪小孩子不认识雷锋吗?现在的小孩子早已经不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了”了,而是全天二十四小时永远不落的“太阳”。他们安然的享受着“太阳”的光芒,而内心却麻木自私,不知道感恩、惜福,伦理道德在慢慢地沦丧,不懂得爱的真谛。听一听邹越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之孝敬父母篇吧!要爱祖国、爱父母、爱师长、爱自己。要好好孝敬父母,用三分钟的时间,拉着父母的手凝视你父母,认真看着他们斑斑的白发,沧桑的皱纹吧!大声地用爱的语言喊出“爸爸、妈妈我爱你”,不要再让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就在去年一个网名叫“令狐补充”人还在就教科书撤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事大做文章,说什么:“撤出课本是明智之举,这是一篇煽情和滥情之作。它对战争血腥的渲染、人类残酷的相互杀戮和为善施爱行为之间的巨大落差,仿佛说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人与魔鬼的决斗,其文学性的描写恐怕难以反映世道人心的本质。现在是21世纪,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爱恨和幸福观,在融入世界,和谐为本,和平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为主旋律的时代,还继续向青少年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显然和与时俱进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抵触,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难免有负面影响。虽然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比较固步自封的落后领域。但一年前把这篇影响了几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从语文课本里撤出,放进历史档案馆,倒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暂且不去讨论这篇课文撤出的原因,即使撤掉了课文,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能在中国人的心中撤出吗?那影响激励了中国几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能在人们的心中撤出吗?那爱国主义的精神能从此就丢掉了吗?我是背着这文章长大的,任何时候读到它,都会周身的热血沸腾,说什么战争的场面描写太血腥,那屈原的《国殇》,司马迁的《荆轲》,哪个不都是血淋淋的战争描写,岳飞的《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血腥不?难道我们都不要去读了吗?那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就是通过这么好的文章向后人流传下来的吗?现在的孩子真的这么金贵这么娇嫩吗?娇贵得闻不得一点血腥味,别忘了我们的烈士刘胡兰死于敌人的铡刀下时,年仅14岁,十四岁能不算是孩子吗?做人要讲良心啊,和平时代的孩子闻点血腥就影响心智了,人家战争时代的孩子就该死呀?让当今青年人多了解一下历史,学习这些爱国主义精神,缅怀革命烈士,有什么不应该的?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种“血性”、如果失去了这“血性”,我们民族的脊梁何在?我们民族之魂何在?这“血性”、这精神和信仰,无论何时都需要,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爱国主义精神决不能丢掉!
让我们细数着那些优美的排比句,带给我们的爱国主义之精神享受吧!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看《三国》评华容道事件
下一篇:岂一个撤职了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