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应说着远行人

还应说着远行人

价格机制杂文2025-09-26 17:21:42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绊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古以来,每逢传统节日,游子、征夫、闺妇思亲念远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冬至在唐代是个盛大的节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绊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古以来,每逢传统节日,游子、征夫、闺妇思亲念远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冬至在唐代是个盛大的节日,皇帝要接受群臣庆贺,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酒食,穿新衣、戴新帽,跟过年一样。这一天诗人白居易是怎么度过的呢?
从诗题可知诗人正远离故土,客居邯郸。自居易是个长寿高产的诗人,他长年宦游在外,有着极其浓厚的思乡情结。在冬至这一天的夜里,诗人“抱膝灯前影绊身”,只身独坐在邯郸的客栈里,对着孤灯,抱着膝盖,形单影只。邯郸城热闹异常的夜景全然不在诗人心上,诗人此时只一件要紧事——思家,这再正常不过了。情到深处人孤独,对于宦游在外的游子、宦人来说,思亲想家是常有的事。不过,白居易的思家却别有一番风味。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凭着丰富的想象给我们设计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自己在客栈孤灯独坐,想念家人。此时他的思绪早己飞回了家中,想象着家里人也会同样坐到夜深,喝着酒,聊着天,并且还在谈论着远行之人——我吧。彼情彼景如在眼前,使人动容。
这首诗作于公元804年或805年,诗人三十三、四岁,刚刚觅得一个县尉的小官——这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最底层的官职,也许是由于诗人禀性耿直的品质,他的政治生涯从一开始就起起落落,反复多次,常不得意。也许是宦游在外时间太久的缘故,他感受到了人世间太多的冷暖炎凉,所以诗人归心似箭,思乡的情感竟是如此的深厚、急迫、浓烈,以至于都能想象得到家中亲人团聚、温馨暖人的场面,感人肺腑。
这种笔法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也运用得恰到好处。诗的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自己佳节思亲,却不直说,而谈在家乡的兄弟思念自己;写兄弟思念自己还不明说,而是设想了一个动人的场景:今天是重阳佳节,家中的兄弟们照例要登高望远,在他们登上山顶遍插茱萸的时候,却发现少了一个兄弟——宦游在外的我!这明明是诗人想象中虚构的情节,却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白居易的思亲念远与王维有异曲同工之妙。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此诗曰“只得有一‘真’字”,富寿荪在《千首唐人绝句》中评介说“自己思家,却言家人思己,从对面落笔,透过一层,愈见深挚”,这些评价说出了此诗的抒情特点,切中肯綮,恰如其分。
“还应说着远行人”,是万千宦人游子浓郁的思乡情结的集中体现,常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感叹与遐思。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