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文教学初探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缓慢滞重,见效甚微。因此,有效作文教学之路注定是一条充满崎岖坎坷而艰难的道路。而写作是一名学生语文能力、综合素养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并且作文分数在历年语文中考中一直占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缓慢滞重,见效甚微。因此,有效作文教学之路注定是一条充满崎岖坎坷而艰难的道路。而写作是一名学生语文能力、综合素养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并且作文分数在历年语文中考中一直占着相当的比重,因此,作文教学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以下是本人在多年教学中对有效作文教学进行的一些探索和思考:一、密切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作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语文课本的篇目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内容与形式几近完美结合的经典篇章,大多是可供我们仔细品味、揣摩、欣赏与学习的写作范文。几乎每堂语文课都离不来阅读教学,而语文教材中则一个单元安排一次写作训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把读与写孤立起来,一味的解释语修逻文,肢解文段,讲授段落大意,概括中心大意,而应该侧重于“读”到“写”之间的迁移、延伸,做到写作天天讲,天天学。
无论篇、段,我们可尝试围绕着这样三个步骤来引领学生阅读,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从内容谋篇布局、立意构思、精彩片段的揣摩中去感受作者行文的匠心独运,从而积累丰富的词语,积累各种类型的句式,积累多种多样的文章结构模式,引领学生从文本到写作技巧的探讨,拓展语文教学的宽度。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在长期反复训练和积累中,不仅形成阅读能力,还形成写作能力,达到语文综合能力的整合。
如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主题为“人物风采”,安排了一组文章,分别是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阿累的《一面》、魏巍的《我的老师》、余玮的《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赵普》(宋史),而这五篇文章中除了《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其余篇章皆为“写人”文章的很好的范文,内容也浅白,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更易于学习与模仿。老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围绕单元主题,结合本单元的写作目标和要求:“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有的放矢地进行读与写紧密结合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如何做写人的文章”的作文教学,以“读”带“写”。在学习《童年的朋友》时,可引领学生这样来学习:1、文章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外祖母?——慈爱、和蔼(落实写了什么)2、作者如何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外貌、语言、眼神。(落实怎么写)3、外貌、语言、眼神描写的作用?——突出人物个性风采,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真实可感。(落实为什么这样写)在这一过程中本人尤其引领学生感受关于祖母眼神的描写,让学生感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眼睛细腻的描写可以传神的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风貌。在学习《一面》时,本人着重引领学生品味文中对鲁迅三次的外貌描写,感受其外貌特征,并体会为什么反复写?在学习《我的老师》时,从本文写了几件事中引领学生感受蔡老师的形象,侧重于对学生写作上如何为表现中心选择材料、并根据中心需要确定详略的引导……这样就将文本与写作技巧,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且具体可感,让学生对写人的文章有了感性的认识又有了理性的认识,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有章可循。
二、充分利用教学契机推荐名篇佳作,积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学生要想能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思想的深度决定写作的深度。书本中收藏的是百代的精华。学生思想的积淀一方面来自生活阅历,一方面便是书本阅读。阅读不仅丰富我们生活,还丰盈我们的思想。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作技巧都是骗人的鬼话,写作哪有什么诀窍,要有就是多读多写。鲁迅先生的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也不无道理,他强调的是积累与训练,熟能生巧。作文教学不仅贯穿在课内的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延伸到课外的阅读与积累当中。而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积累,那就需要老师在课内下一定的工夫。
在语文课堂上可充分利用教学契机引领学生品读美文、共欣佳作。如本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上,为了激励学生在新学期有新目标、新追求,本人给学生推荐了《读者》上一篇文质兼美、情思隽永、意蕴深刻的小文章《有梦才有远方》,让班上朗读最好的同学深情朗诵,再让同学们谈感想,之后老师重读语言优美发人深思的句子,并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佳作欣赏还可以设置于阅读教学的拓展迁移中,如学了萧乾的《枣核》一文,感受了一位风烛残年的海外赤子浓浓的思家恋国的情怀之后,可拓展开来,向学生推荐马致远的《秋思》、余光中的《乡愁》、席幕容的《乡愁》等诗篇,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感受诗歌非凡的想象力和深远的意境,感受其情韵并美的诗意,感受其语言的凝练和富有表现力,感受不同游子的同一种心境,使语文课堂充满艺术感染的力度和人文的气息,使学生的情思都得意熏陶。
佳作欣赏,不仅是名篇,还可以是学生的精彩习作,在每次作文讲评的时候,将班上同学的佳作让大家共赏,点评,交流讨论,在品评互动中达到相互欣赏与学习的目的。
此外,语文教学中还应积极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定期向学生推荐阅读新课标必读丛书及其余世界经典名作,并引领学生积累不同类型的写作素材,学会写读书心得,做读书笔记。教师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评比学生的读书笔记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把学生从语文课本引进广阔的文学之海,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
三、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作——我手写我心。
前两点谈的是写作技巧和积累的问题,这里谈的是学生的自主创作。
写作是对生命的烛照与关怀,是独一无二的精神轨迹的刻录。“文如其人”,文字应该是一个人思想、感情、精神、气质的载体,它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象征,流淌着一个人的气息和特质。
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个性创作和表达。我不主张语文教师在写作之先,就给学生提供可模仿的范文,这样会约束和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叶圣淘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累,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丞相问牛”与“总理问盐”的启示
下一篇:醉迷红楼之三大笑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