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远”的邻居
山西,同纬度的向西有陕西、甘肃,向东的有河北、北京、天津,再往东就是大海了。山西四维高而中间低,北高在势,南高在围(中条山),东高在峻(太行山),西高在厚(吕梁山),从中国地理看来,山西以西越来越干燥
山西,同纬度的向西有陕西、甘肃,向东的有河北、北京、天津,再往东就是大海了。山西四维高而中间低,北高在势,南高在围(中条山),东高在峻(太行山),西高在厚(吕梁山),从中国地理看来,山西以西越来越干燥,山东往南越来越湿润。中国人讲究风水学中的“气”,同理,希腊人也把世界分为水、土、火、气四种“元素”,从“气”上说,山西相对而言是封闭的省份,就我在北京这么多年而言,来来往往见到的邻省人很多而山西人特少,问及他们对山西的印象也老是觉得很“遥远”,要么就是“穷”、“土窑洞”。中国古代这里是“边疆”,是少数民族和华夏族杂居的地方,无论“中原”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容易影响到它的自我发育,但是由于距离中原近,便容易成为斗争较量的前沿阵地。
就现代而言,南北中国的“气”主要是通过华北平原进行的,就是华北平原上的交通发达程度是山西南北交通发达程度的成千上万倍,而且华北平原联系着江汉、江淮、甚至岭南,但是山西南部由于中条山阻隔,只能和陕西、河南部分地区有交集,其影响幅度最远也超不过河南省北方。从经度上来看,和山西同在一系的省有河南、湖北、湖南等,都是山地,这和东部省份截然不同。
虽然华北平原交通(“气”)非常发达,但是却几乎不影响山西,也就是直南直北的特征很明显,不绕道高上相对富庶的汾河流域,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流动很少能到达山西省内的,这也造成了山西在人们印象中的“遥远”,山西就缺少自我更新和融合的条件,这说明山西现在的融合与古代作为华夷杂交之地的山西的地理位置已经截然不同了。这对山西当然是有影响的,比如晋商就是不同地域之间商业融合的产物。
中国古代的“气”集中在黄河岸边的河南到长安一带,再远一点就是长江流域(江东),所以这些地带容易成为中原文明的核心地带,再后来就是“南北之气”渐渐强化,这一现象的改变出现在唐朝中期以后,随着远征高丽和修筑大运河等活动的影响(或者是这种变化的适应),华北平原作为交通要道的地位取代了原来东西向的平衡,这时候,原来燕国的地带就逐渐有了扼住中国咽喉的关键地位。
山西之吕梁山像耳朵,汾河发源于吕梁山,曲折流向西南汇入黄河,东部太行山有军事上很著名的“太行九陉”,许多水量不是很大的河流发源于此,并且汇入海河,是海河流域。山西东部很多地区并不是黄土高原地貌,有层层叠叠的峡谷,这里多数是石质山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我老是觉得中国的各个省份性格是有“男女”的,靠近西部的省份多有男子气,阳刚气,靠近东部的省份多有女子气,清秀气,比如湖南就是很典型的“男子气”很强的省份(南方的北方人),就我感觉里以及许多人物的同感而言,山西人兼有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特点,甚至属于“北方的南方人”,我看过一些评论,说山西人是“香蕉人”,就是有典型的“大孩子”性格。
山西人的出路只能在省外,我在太原的时候能感觉到许多太原人的视野还是有的,他们觉得上海和香港更好,对武汉和南京等南方城市感觉很好,因此自己创造机会出去,但是由于距离的缘故,很多人是在北京取得成功的,但是很多“煤老板”喜欢去青岛和海南买房。
这里,东出娘子关能看到“中国”,南下则是更加广阔的“天下”,北上和西进,则是刺激和无奈并存的商路,为了取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这些人必须做好准备“走出去”,因为部分山西人的所谓成功不能改变老家整体的面貌,说到底经济还是需要集体来改善的,因为就算汾河流域能养得起他们的安逸,也是有限的,这个血液里流淌着“逐水草而居”基因的群体,必然会对世界的一切变化作出敏感的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央视民乐决赛PK湖卫视快乐女声
下一篇:终于通透了这轮暴跌的内在机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