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封毁灭之谜
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公元79年8月,古罗马帝国最繁华的城市庞贝瞬间被维苏威火山爆发的熔岩和灰烬掩埋,堪称世界之最。但是庞贝的不幸与开封明末的劫难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简直不值一提。公元1
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公元79年8月,古罗马帝国最繁华的城市庞贝瞬间被维苏威火山爆发的熔岩和灰烬掩埋,堪称世界之最。但是庞贝的不幸与开封明末的劫难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简直不值一提。公元1642年9月,死神用尽最残酷的手段,对百万开封军民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煎熬,战死、杀死、疫死、饿死、淹死者达十分之九以上,最后彻底毁灭了七朝古都,淤埋地下。天灾人祸,举世震惊。七朝古都开封在历史上曾三次遭受战火的浩劫,两次彻底毁灭。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公元前二二五年,秦王赢政为了一统天下,派大将王贲率兵吞并魏国。秦军围困大梁,久攻不下,王贲便丧心病狂地引来鸿沟之水灌城,致使城垣荡然无存,被泥沙淤埋地下;第二次是在北宋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金兵攻陷东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使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楼毁宫倾,满目疮痍;第三次是在明末崇祯年间,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城北黄河突然决口,全河入汴,百姓尽成鱼鳖,酿成空前绝后的人间惨剧。开封前两次浩劫,事实确凿,史有明载,罪魁祸首也无争议。然而,明末开封的毁灭,究竟是天灾抑或是人祸?谁是这场灾难的制造者?当事各方人言人殊,史籍记载互相矛盾。三四百年来,专家学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桩疑案。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遍地烽火狼烟。闯王李自成率领义军逐鹿中原,三次攻打省城开封,战争空前惨烈。崇祯十四年(公元一六四一年)二月十二日,李自成亲率三万兵马奇袭开封,七昼夜猛攻,遭到守军顽强抵抗,结果因主帅左目中箭失明而不得不撤兵。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李自成联合罗汝才(绰号曹操)所部再次统帅五十万大军攻打开封,经过二十天的激战对垒,双方伤亡惨重,不分胜负,因朝廷调来援兵,义军再次撤围。崇祯十五年五月二日,闯罗联军百万之众第三次攻打开封。李自成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长达五个月将孤城围得像铁桶一般。城内弹尽粮绝,但仍负隅顽抗,拒不投降。
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九月十四日夜,正值汛期,距开封城北七里的黄河马家口和朱家寨两处同时决口,洪水直扑开封,城中百万军民十之八九死于非命,一万多义军也被巨浪卷走,千里沃野顿成泽国,受灾百姓难计其数,罕见浩劫,神人共愤。
黄河究竟是怎样决口的?史籍有关记载各异,其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一谓是李自成令义军决河灌城:
《明史?本纪》载:“九月壬午(十五日),贼决河灌开封,癸未(十六日)城圯。”
《石匮书后集》卷六十二谓:“汴城洼下,濒大河,壮丽而固,贼久攻不下。自成督战,左目中流矢镞,不得出,遂眇一目。大怒,乃筑长堤属河,决水灌之。会大雨兼旬,河水泛滥,汴城百万户,悉没巨浸。”
参加守城的开封人白愚在所撰的《汴围湿襟录》一书中称:“贼久困汴,意为必克。不料坚持死拒,已及六匝月,守志更坚,贼恨汴甚。见阴雨连绵,秋水大涨。贼挖掘上流,坚塞东西南三面堤口,不令水分四溢,止留北面,使全河入汴。至九月十五日,督贼数万,将河掘开。”
《崇祯长编》谓:“十月壬子,工科给事中李士焜疏言:臣闻贼欲决河非一日矣。……遥闻秦兵出关,恐尽力迎敌,则围汴必疏,是以籍河伯之卷噬,当锋镐之屠戮。”同书又载总督河道张国维奏:“镇臣刘泽清面语臣:流寇乘九月之涨,令黑蛇刘都古决河灌汴。”
《祥符县志》卷三载:“时流贼围开封久,人相食。守臣谋引黄河灌贼。贼知,予为备;令其党黑蛇刘都古决河灌城。城内之水几与城平……士民溺死不可计数。城俱圯,贼屯高地独全。水大半入泗、入涡、入淮,邳、亳皆灾。”
二谓明王朝王吏决河以淹起义军:
此说又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是城内守军主谋决河淹贼。《明纪》卷五十六载:“城傍牛马墙,周王恭枵募民所筑,坚厚如高岸;而贼营直傅大堤,谓河决则贼可尽而城中无虞。”《烈皇小识》卷七同上,结论是“贼可鱼也”。
《甲申纪事》载:“贼兵姚奇英为余言……攻开封时亲自扒城,城将破。时官城中者恐以破城议罪,将河水灌城,而己逃避之。非真河水决也。”
《明史纪事本末》云:“开封城北十里枕黄河,巡抚高名衡、推官黄澍等城守且不支,恃引河水环濠以自固,更决堤灌贼,可溃也。”(后明言非李自成掘。)
《国榷》“九月辛卯条”云:“开封推官黄澍凿渠道之,忽横溢,沦溺数十万人,无不切齿者。”《弘光实录钞》卷三也归罪于黄澍:“丁亥,参将张□上言黄澍决河事。有旨:黄澍倡决河之议,使汴百万生灵皆殒,罪在万世。……先帝犹奖澍守汴之功,不知澍避逃□之名,使人私决之也。”
第二种可能是河北援军决河解围。《开封府志》载:“刘昌字瀛洲,祥符人……崇祯壬午还汴,汴为黄水没,祸自云京掘河始,昌具疏力弹之。”
《平寇志》卷五载:“援兵掘朱家寨口。”《绥寇纪略》卷九云:“援师方掘朱家寨口。”《大梁守城记》亦谓:“河北诸公议决之,以解围城之急。”
《明史稿》载李永茂奏疏云:“奸孽寡谋,决河冲陷……严云京实为戎首。”同书又云黄澍也将决河的责任推到严云京头上:“澍以巡按御史严云京尝疏请决河,具疏申辩……于是河南巡按御史苏京核奏始末,言云京为祸本云。会国亡,云京竟获免。”据此可以认为严云京的决河主张,事先曾奏请过朝廷,得到默认,崇祯皇帝是知道的,所以不敢认真追查,不了了之。
第三种可能是城内守吏和河北援军共谋决河淹贼。《汴围湿襟录》载:“围至七月终,望援无期,坐以待毙,汴人熟知河势,见往岁黑罡上流遇决,即自贼营一路而下,适当其要。密禀巡抚高名衡,随差谍者潜渡河北,书约巡按严云京举事,果使卜从善大营架舟南岸……”(请读者留意,作者此段所说是七月发生的事。)
《如梦录?序》谓:“河北数营兵马不能过河,无数军粮不能运转。时议于狼城岗掘河渰贼,即有奸谗暗画阴谋,假进拒敌之策,实为攻城之术。误中彼奸,堕尔彀中。国主、郡宗箝口不言;诸王、上台、乡绅隐默不语,致使河伯震怒,于九月十七日扬波鼓浪,洪水泼天,汹涌泛涨,倾陷城垣。”
《明纪》卷五十六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