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雁荡大龙湫景区,是一座南宋皇家寺院。2008年重修完成后,第一次来到寺中,惊讶于它的洁净和清致。因缘际会,于一个冬日的午后,得以重访能仁寺。深冬的雁荡,沉静萧然,缘溪皆是落尽叶子的裸树,自有
能仁寺位于雁荡大龙湫景区,是一座南宋皇家寺院。2008年重修完成后,第一次来到寺中,惊讶于它的洁净和清致。因缘际会,于一个冬日的午后,得以重访能仁寺。深冬的雁荡,沉静萧然,缘溪皆是落尽叶子的裸树,自有一种风骨。很喜欢这种淡然于寒风中的树,它们总让我想起叶芝的诗句:现在我得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到了能仁村,通往寺院的路并不宽敞,在一条路的分岔口,停下车,一抬头便看到那座高大的牌坊,面对着巍巍深山。这是记忆中深刻的一景。
记得那年初到,是一个春日的黄昏,山中青翠欲滴,鸟鸣涧中。那时院中新颜焕然,一尘不染,大院里铺着长条形的地砖,从灰白的地砖缝里,冒出无数绿油油的草,显得生机勃勃。左右游廓通往后面的宝殿和厢房。最后面靠山处,是威然而立的藏经阁。
当时友人中有认识住持师傅的,有小僧人延我们至侧边的禅房。见一长身玉立的中年禅师,着一青色长袍,微笑行礼,引我们上坐,以功夫茶相待。当时聊了些什么,大多已忘却,只记得我们坐在天井下光亮的一块,望向略显昏暗的房中,是几张浅棕色灰旧的太师椅和茶几,以及同样晦暗的门廊。记得当时我问了一个特别幼稚的问题,大意是青灯古佛的生活是否乐趣全无,禅师微笑作答,谓以普渡众生为最大乐趣。当时哑然,此诚为凡人难以企及之境界。
茶毕,告辞出来。山门外是一牌坊,高丈许,凌然而立,上书“回头是岸”四字。前面是万丈红尘,后面是极乐世界。但如我们这般痴迷之人,仍是要回到红尘中去的。我们缘阶而下,回头看到禅师仍立于牌坊之下,双手合十,长身玉立,青衣飘飘,显得格外高大。
春去冬来,想不到再访能仁寺,竟是六年后的今天。时至深冬,阴天欲雨,更加寒气逼人。这次没有遇上那位禅师。我们在寺内闲逛。黄墙灰瓦的佛堂,自有一种庄严。偏殿有茂绿的竹丛,及开败的茶花。一条长约米许的木龙挂在檐下。但大院石板缝里的青草,已不见踪迹,这令我觉得怅然。
中国的佛教否认现世的享受,主张人们通过约束现世的言行,来获取下世的幸福。可照此推理,下世的幸福也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还必须为下下世受难。这么说,苦难是无穷无尽的,而享受和幸福却是遥遥无期的。我是个彻底的现世享受者,每当在电视或网上看到那些衣不敝体的苦行僧,心中惟有敬仰,却无意做个追随者。当简爱在爱情与殉道者之间,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前者时,我知道这是我喜爱这部名著的主要原因。对于美景、美食、美衣,艺术与自然的永不魇足的追求,必将贯穿我的一生。唯一的前提是不以牺牲自尊和自由的心灵为代价。当面对诸多不解与嘲讽的目光,当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前行时,我的耳畔常响起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祈祷:哦上帝/给我一颗明朗的心/来承受你狂风般的意志!
当我们在尘世沉浮,为名利、感情所累时,也会苦苦寻觅解脱之道。但真正的解脱之道,其实无法外求,外在的力量或许能给你引导,真正需要改变的只是你的心。一个身处佛堂却恋恋红尘的人,是无法参透禅机,得道极乐的。作为一个精神上的无神论者,我还是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在心头供一尊佛,不是用来顶礼膜拜的,而是告诉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值得敬畏的,什么是嗤之以鼻的。当迷茫困惑时,去仰望心中的这尊佛,又可以获得平静和重新出发的勇气。
走出山门,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一层乳白色的薄雾氤氲在不远处的山峦间,寺院前近乎干涸的溪涧中,一棵落光叶子的树立于寒风中,无数灰白的枝丫粲然生发,风姿卓尔。一条长长的水布汀,连接着溪涧的两头。
我的心在瞬间获得了安宁!2014/1/11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