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于山水间

寄情于山水间

北都散文2025-04-19 21:08:43
一大凡人一出世就会与天地万物首次进行亲密的接触。我想“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鼻痈者也。”(汉。王充《论衡。别道》),当然我们在幼小时,对天地万物的了解还处于朦胧阶段,为了更

大凡人一出世就会与天地万物首次进行亲密的接触。我想“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鼻痈者也。”(汉。王充《论衡。别道》),当然我们在幼小时,对天地万物的了解还处于朦胧阶段,为了更好的成长,我们就要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才会了解更多的人和事物,才能增强自己的见识。人活到老,学到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于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了一切文化人心中的目标。
大凡古来有成就的文化人,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中吸取各派各家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一群只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赵恒)。《劝学文》)的书呆子,更重要的是他们行万理路,寄情于山水间,与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相溶时,边实践,边学习,虽然:“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战国。楚。屈原《离骚》),但他们总是乐不彼此。遥看古之文化集大成者,哪个不是寄情于山水间“博览多闻,学问习熟”(汉。王充《论衡。超奇》),难道佳作只是闭门造车就成?就连圣人孔子也不例外,他周游列国见多识广后专心执教便有了其伟大的儒家思想语录——《论语》;司马迁和陈寿不经历名山大川,栉风沐雨,采访各类人和事,能写出《史记》和《三国志》这些流传万世的史书?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的千古奇人徐霞客那更不在话下!当然我们那些古之大诗人大词家李白、杜甫、苏试、陶渊明、柳永、李贺……一篇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诗词佳作,哪个不是在寄情于山水间挥毫而成的!
山山水水是天地万物中一种永恒的自然,人活在世上对于天地间这种自然置之不理和置之度外是办不到的,因为人是有情的。不管我们是活着也好,还是入土为安也好,我们始终如一的都溶于这山水这间,这是造物主无形的给予人类最丰厚的自然,我们无处可逃,因为“上天无门,下地无路。人生一世,草长一秋。”(古语)我们只能生存于这山山水水之间,不管是欢天喜地也罢,还是忧愁苦闷也罢!我们何不寄情于山水间探寻更多自己未知的世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我们人生的起点何常不是这样从第一步开始,成为行走在这万水千山的风景中呢?当然,直到走到我们最终的“精神归宿”入土为安为止。我想寄情于山水间,这是人与自然最好的和谐。

热爱山水,在乎山水。不管是文化传播者也好,还是读书学习者也好,才能把自然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更好的传播下去,才能更好的把书读活,这也是读书治学传承文明所追求的一种至高的人生精神境界。
据了解: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时,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他在翻阅以往的本草书时,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对同一种药草“众说纷纭”,不知采信谁的为好。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搁下笔来,进行苦苦思索。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他也是一愁莫展!最后经过他父亲的启示,他最终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总是日夜兼程,爬山涉水,游历祖国大片河山,经历千难万苦尝遍百草,最终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
大家知道玄奘西行求法也是爬山涉水的,路途中的千难万苦就不言而喻了,最重要的是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真实的记录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文化和自己的亲身的感切,如果他不是那样亲身的溶入到艰辛的爬山涉水间西行去求取真经,现在我们就不会有《大唐西域记》这部记录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文献。
当然山水人人都与之亲密的接触着,他不属于任何人的,它是与人类共存的,我们只能靠近它,品味它,寄情它,用心来拥有它,用眼来探寻它,只有用心和眼来感受它才能发现它所有的美。关键是我们要朝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明代诗人。董其昌)这样的境界当中行动起来。因为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和人文景观并不是相同的,都有自己神奇的地方,为了看到更多的自然和人文风景需要人们在那山山水水之间不断的奔波和探寻。感受得越多者,越能休会到人世间的奥秘!因为人世间包括天地万物就在这山水间。

寄情于山水间不仅仅只是为了探寻和学习,最重要的是山水可以怡情寄情还可以找到一种人生的寄托。
要说到古代最会怡情寄情于山水间的人,首推的便是李白了,李白自己都说自己“一生好入名山游”。虽然游历山水并不是这些名人的专属,但是有了像李白这样的“诗仙”光临祖国的大片河山,多少也给这些山山水水带来了点文气和灵性!从李白的诗中就可以看得出他的飘逸脱俗的超脱感总是与这些山山水水相溶的,特别是《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这些器宇非凡,豪迈万丈的千古佳作更是如此。如:他游览庐山观看了山中的瀑布所写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简单明了的几个句子,便使得江西庐山从此扬名天下!还有更绝的,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专门为送别朋友而作的诗,其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竟然也使扬州名满神洲。李白这种天生热爱山水,寄情于山水间的诗人,无形中,却成了山、水、城、自然、人文的“宣传大使”,他在天之灵如果能知晓的话,我想他应该心慰了!
李白虽然仕途不顺当,不过他大多时光都寄情于山水间,也算活得潇洒!相比之下,杜甫就要活得累点,杜甫大半生都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四处穷困的漂泊着,哪有李白那样好心情的去游历名山大川,就是去游我想他都没有李白那样飘逸潇洒,更多的是忧愁凄清。当然杜甫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诗人,早期也喜欢游历山水,他《望岳》当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是多么有气度啊!表现了一种青春向上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具人生哲理性。可惜这种感慨到后来却变成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的这种忧愁凄清情怀。没办法杜甫生活的时期没李白好,最后穷困到只得在靠别人资助为其修的几间茅草房里落脚,庆幸的是他住着是那样的安然和快乐!不过早期他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