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袅袅,书香怡人

茶香袅袅,书香怡人

黛鬟散文2025-09-01 09:48:40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寄伯强知县求惠山泉》(宋?苏东坡)采摘一春的嫩芽,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寄伯强知县求惠山泉》(宋?苏东坡)

采摘一春的嫩芽,水煎一夏的阴凉,于这山、这水、这茶社,有着绝妙的景致。几棵藤蔓,一树篱笆,飞檐翘角,挑着几个飘曳的金黄灯笼。流眸纤指,紫壶香茗相伴左右,无不惬意心扉。倚窗平视,再有清风微拂,花香袭鼻,吟诗作文,诗中有景,景中有诗,其乐融融,其情切切。苍山识我,鸟雀邀我,香茗润我,于这潺潺山水间捡拾一席鸣幽,置于心灵深处,烦躁之心安能不平静下来,梳理尘世烦恼,抚平喧嚣伤痕?
回归自然本性,留连在粉蝶熏衣间,余味悠长的茶香依然使得肺腑间甘冽清爽。山中自有山中的乐趣,清茶自有清茶的幽香,抛却了尘世琐事,让心灵归于平静,让灵魂得以洗涤。当青松翠柏的醇绿浸透了诗文的记忆,山中也便增添了深厚的韵味。
山的本性亦不过如此。当斗转星移,日光闪耀,山也就灵动起来了。方形的石桌,四个雕镂的石凳,一壶香茗,便成就了山中的景致。谈古论今,雅兴尽致。此时,这山,也便成了情趣的山,乐趣的山。时不时见老妇人肩挑竹篮,汗水顺着脸颊直淌,口中叨念,可惜了,可惜了。耐心询问,方知山中桑葚欠收,年景无望,困愁而已。安抚之间,已有闲游俊男靓女结伴而来,手中各色的饮料已不足补渴,亮出钱款,老妇喜极而泣,“开市了,开市了”浓重的西山口音让人断然无言,热泪也不由自主地滴在了手持的茶杯里。
山中拾得茶趣,光阴亦是荏苒。看日月星移,叹世间风云变幻,唯紫壶中香茗袅袅,幽香依旧。在繁华的都市中,亦有类似农村的集市,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被车辆占了半边,还好,全部放在一个方向,这就使得这样的集市秩序井然。就在这集市的一角,一张不大的小摊竟然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茶壶,出售者甚为年轻,打探来路,旁边立着的一位老太急忙赶了过来,自称是同其孙来赶早市,刚刚开张,已经出售一把,售价四百元,说话间已从包裹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把茶壶,向人展示,茶壶底部印章赫然。茶壶是否为真品,难以辨别。老妇双眼一眯,呵呵笑道,明清制壶后人真传,仅此一把。明清制壶后人?至今未听说现存明清制壶后人。那是何许年代之事?又是当今何许人?正在狐疑间,老妇又言,制壶大师年已九十,尚健在,就在附近住。隔条街就是。说毕,老妇顺手一指。
这不由得人不信,然而紫壶售价四百元却不由得人望而却步。摸摸包中的几百元钱,那是整月的生活费,想想还是算了。触那紫壶古韵细致,题诗撰文,承载的历史和匠人的心血世人难以想像,心中实在不舍。想这陶艺中的精品,作为煮茶、饮茶的贮器,竟是这般珍稀如珠如玉,实在是难得。小摊上出售的紫壶高价已被我辈咂舌,况明清老壶呢?定然价格不菲。拥有一把紫壶的念头瞬间作罢。
然此后多见紫壶摆于茶社,釉质亮眼,底色深蕴,诗文流彩,不失雅趣,而真正的奇珍异品多被收藏之人视为珍宝,偶尔露一两次面,已被世人唏嘘不已。品茶啜茗自古为上流社会的风雅之事,对饮茶器皿也极为讲究。紫壶盛行于宋代,而真正的广为流传,则是明清时代。在制壶高手辈出的明清时代,紫壶珍品不断呈现,无不独具匠心。明清的紫壶和茶文化相得益彰,无不彰显着时代、经济、人文的文化底蕴。
古代文化人曾有很多参与制砂制作,紫壶上品也多有文人雅士书法、诗文,显示了浓郁的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紫壶工艺也从而更加珍稀。而砂壶之珍也多为一些尊者收藏。品得佳茗,方知泥中上品,紫壶以其独特的巧夺天工艺术成为天下文人墨客的心仪对象。
且不论紫壶优劣。数年前夏雨时节,去拜访一位文学界的人士,砂壶一把,香茗一盏,飘然的茶香在室内荡漾开来,人如同置身茶香弥漫的山庄,思想也随之如田园般开放。此时,心开放,茶亦开放,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也开放,浸透了中国文明的茶文化,瞬间绚丽如花。砂壶那冷峻的色彩也更加庄严夺目。获赠一书,颜色浓重的封面上流淌着飘逸的文字,与紫壶放在一起,这书与茶的关系便丝丝不断,茶香袅袅,书香怡人。
再次来到山中,已是秋日时节,枯叶蝶飞,山间的流水也逐渐变得平静。鸟雀啾啾,日头斜照,忽见一红衣女郎,面色白皙,明眸善睐,顾盼生辉,正细细地打量游人,似乎要望穿秋水,不禁令人感叹不已。暗想,如此的妙龄佳人,若有裙裾为舞,紫壶香茗,必是绝妙佳境,将令人欣羡不已。顺着山路前行,见记忆中的那家茶社,已是门扉紧闭,只有古朴古香的茶桌隔窗平望,虽然近在咫尺,却让人顿觉遥不可及,心中不免怅然若失。松柏依旧滴翠,茶桌却已空无。这静谧的苍山,顿时使人恍若隔世。
而只有手边的这本书,依旧散发着墨香。随手沏上一杯茶,翻开书,看着一篇篇精妙的书篇,品味着中国的艺术文化,让人禁不住想像文化的精髓,是何等博大精深,是何等的耐人寻味。茶香袅袅,书香怡人,此时心灵的充盈,是一种充实,是一种文化的渗透。
寄情山水,得山水之乐;嗅闻书香,享文化精髓。纵然山间无可寻觅茶桌紫壶,找一普通茶壶煮一壶茶水,于室内品茗赏读,也是一种乐趣。每日忙于事务,无暇再与他人闲情逸致,茶似乎也已成为一种文人间的正常往来,无茶不叙,此时,茶不仅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存在于文人间的情谊。
紫壶自有其灵气,茶亦有奇特的香味。茶自古就为爱茶、品茶、惜茶之人所珍有。随着茶文化的延展,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茶,常见的有红、绿、青、黄、黑、白几类,根据功效也分为了益寿茶、减肥茶、美容养颜茶等多种,这些茶也为广大饮茶品茶者所接受。
现在人已非以前,一些勤于事务的女士也像男士那样推杯换盏,酌酒之后也自然免不了醉眼迷离,此时,茶也就成了醒酒之物。女人、酒、茶也变得密不可分。酒的麻醉功能谁也无可否认,而茶的醒酒功能也被人们所赞叹。酒有酒香,茶有茶香,女人当然也散发着女人特有的奇香。懂得生活、懂得享受的女人,也许会在日头温暖的下午,小醉微醺之后,取出自己珍爱的紫壶,抚摸着釉质发亮的壶腰,为自己沏上一壶清香四溢的香茗,然后,拿过一本装帧设计精美的书,慢慢品读妙文佳句,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