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疙瘩”变迁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接手的第一件具体工作是督促电工师傅拆下24只“铁疙瘩”——单相电度表,送供电局校表室检定。那是第一次接触与电有关系的新玩意。记得那时,还没实行一户一表,电表算得上屈指可数的“稀罕物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接手的第一件具体工作是督促电工师傅拆下24只“铁疙瘩”——单相电度表,送供电局校表室检定。那是第一次接触与电有关系的新玩意。记得那时,还没实行一户一表,电表算得上屈指可数的“稀罕物”,金贵着呢!当时工作用车以远、险、难为首要条件,那24只电表不能列入其中,只能用我那辆24寸的“飞鸽牌”自行车护送到目的地了。平时骑车横冲直撞的我,那会是见车就让,见坡就下,生怕一不小心把它们磕着碰着。那一刻,那一份责任,让我真切感受到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就是通过这黑乎乎的东西度量后变为商品的,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也许是命中注定,3年后,因工作调动,我来到供电局,干上了供电局最适合女孩子干的工作——电能表检定员,成天与这“铁疙瘩”厮混。那时,表源不多,校4只表就可以混一天,舒适、安逸。
二十多年前,居民用电以照明为主,那时我们校的、使用的电表清一色为DD28型机械式,能承受的最大电流为4A,也就是说家中最大用电功率不能超过1千瓦。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富裕了的家庭是不会不把足以显示自己高贵身份的时髦家电搬回家的。可当时电网尚薄弱,电仍属紧俏商品,计量表计也是一副小家子气,若不小心将洗衣机、电饭褒同时启动,电表就会“发脾气”,以迅速弥漫的焦糊味来抗议“重荷”,若主人精明,立即断掉部分电器,尚能挽救其岌岌可危的性命,碰到那些拧着干的主,它就会彻底罢工,完成其短暂的“人生旅程”。当时,居民没真正理解电表属强制检定的含义,不出故障(烧毁为多)、不怀疑计量准确性,是绝对不会送检的,虽然我们检定数量不多,但成天拆那烧得奇形怪状、牢牢吸附于铁芯上的电流线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检定员那双粗糙,但力量无敌的手就是那样练出来的。
变则通。新生事物,往往诞生在需求之上。随着电源卡口问题的逐渐缓解,电由皇帝女儿不愁嫁沦落为普通市场经济下的商品。供电企业由养尊处优的电老大转移到如何供好电、怎么让客户用上舒心电的问题上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各类用电负荷激增,电能表作为根植于千家万户的用电终端设施,不得不与时俱进,走过机械式—机电式—电子式的凤凰涅磐。
首变,源于额定负载电流值的不断增大。随着越来越多的空调等大功率家用电器走入寻常百姓家,规格为2.5—10A、20A的电能表浮出水面,逐渐将4A表挤出,占据了大部分河山。我们检定员校验新表的数量多了,过去因“发脾气”烧毁的电表少了,电表与用户一道,充分享受着电这种洁净能源带来的幸福、快乐与舒适。
次变,源于用户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莫名其妙的电量飑升,日常支出比重的裂变,台区用户因摊薄线损而造成的电价节节攀升,居民郁闷,开始琢磨,表计量的准吗?还有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部分厂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在原材料上偷工减料,使某批次电能表运行2月后即成为“飞毛腿”。凡此种种,技术人员开始思考,开发质优、防窃电的电能表迫在眉睫,于是,能双向计量的电子式电能表诞生,用户用电公平、公正、公开了,背负的“黑”电量少了,我们检定员检定工作量以幂次方递增,昔日的清闲时光一去不复返。
再变,源于国家户户通电、提高供电质量的好政策。户户通电,一户一表;农、城网改造;高损台区改造;窃电重灾区改造;一拨接一拨,电能表逐渐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分时段不同电价计量,技术上实现了削峰填谷;上进下出新结构电能表,进一步加大了偷电者的操作难度。
“铁疙瘩”销声匿迹,检定员的手摒弃了黑乎乎的电流线圈,目前,常握在手的是小巧玲珑的鼠标。但,新老用电人不会忘记那“铁疙瘩”。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