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驴历险记

嫩驴历险记

走笔成章散文2025-08-19 01:47:36
眼下最流行的一个词叫“驴友”,应该说地球人都知道,一群网友一联络,约好时间专向无人开发过的地方野游,不论春夏秋冬寻找不确定的心里刺激和“快乐”,有时候也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孜孜以求
眼下最流行的一个词叫“驴友”,应该说地球人都知道,一群网友一联络,约好时间专向无人开发过的地方野游,不论春夏秋冬寻找不确定的心里刺激和“快乐”,有时候也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孜孜以求。我刚出道就遇上了生死考验。
本人由于喜好旅游,特别喜好一些野山野水,纯自然的风景,闲暇时经常上网看看驴友们游玩的图像之类,禁不住有点心境摇动,恰巧妻也喜欢这项运动,并且她已参加过几次,鼓吹时并没有把危险的成分列入其中。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历险,那真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有九死一生之感,让人终身无法忘记,没有经过的人绝不会有如此的体会。
经常出去户外活动的人们戏称“老驴”,我是新入团的“驴友”,姑且就叫“嫩驴”吧。
隆冬时节,北方虽然没有下一星的雪,但也是寒风凛冽,冬意袭人。早晨五点半起床,匆匆吃口早点,背起行囊就出发。
进入冬季,天亮得特别晚,已是早上6点,还是华灯满街,行人稀少,完全没有白天的喧嚣,阵阵的寒意袭来,周身发紧,好在有初当驴友的激动,这点不爽也就不算什么了。偶尔有一辆的士驶过,并没有拉客的意愿,好像赶着捡钱一般。站在街边招了半天手才拦下一辆,直奔下元公交总站。
驴友聚齐,先坐开往王封站的公交。
如果没有这次旅行,还真不知道,这么偏远的山村还有公交,路是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天是朦朦胧胧的雾气天,虽然非常危险,但司机师傅轻车熟路。可能是每天跑这趟线烦了,情绪非常的糟,车开得飞快。我们本想下午回来还坐这趟,问师傅几点最后一趟,师傅说不一定。有时候遇到车坏了,一下午可能就没了,看你们的运气吧。我们无语。
到终点下车,司机师傅看到我们行囊、拐杖全副武装,送我们一句:大冬天,冷哇哇的还旅游,神经病,不怕冻死。我们在师傅的“祝福”中开始了驴友的正式行程。
一行十人,顺着公路向山里进发,有说有笑,大家不叫名字,只呼网名,“二老板”、“地主婆”、“装甲车”之类,非常亲切,边走边聊,内容全是每次玩的经历和感受,做为嫩“驴”听得津津有味,羡慕在心里。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大山深处。北方的冬天,山虽然没什么看头,但是很有韵味,近处,枯草黄叶荆棘丛生,远望,山峰高耸入云层峦叠嶂,头顶不时飞过一些小鸟,打破这山谷的宁静。走着走着,两山就渐渐挤来,好像两堵巨墙随时合拢。抬头望去,对立着的就成了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壁立万仞”在此体现出来,天渐渐成了一条窄窄的缝隙,脚下就变成了弯曲陡峭的山涧,地势复杂的让人无法想象,忽上忽下,忽低忽高,山体曲折,左右摇摆不定。冬天的山涧虽然只有些许的水,但石阶和弯曲向下的涧“道”都被雨水冲刷的光洁无痕,人需要用各种智慧,调动自己身体每个部位的极限,小心翼翼,用尽各种姿势,一截一截地向下挪,实在艰难的地方,由有经验的男“驴”先下去,或托、或顶、或扶,用尽各种办法再把后面的人挪下去,走到一个相对平缓的地方,大家再欣赏一番绝壁、怪石和露出一线的天际,拍照谈感受,整理一下行囊继续前行。虽然担惊受怕,浑身肌肉紧缩,精神高度集中,但也享受到了大自然完美和博大。大约这就是野游的乐趣。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折腾,走出山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憋足了劲的洪水,喷涌而出,天也宽了,山也远了,平缓的河滩、野无规则的石路,河道的溪水和白白的冰茬子;静静的山谷,间或有几只山鸡飞起,扑啦啦给宁静的山谷增添了些许生气。山坡的荆棘草甸,一些生命顽强的小草还泛着欣慰的绿意,山坡高处偶尔有一些废弃的石窑洞,像大山的器官,无声地昭示着先人的遗嘱:天苍苍自然无边,山茫茫世事轮回,人更跌渺如蚁类;驴友们呐喊着:“我来了了了了了……”声音在山谷中回荡。野游的惬意充满心际。谁曾想,嫩‘驴’不知险滋味,严峻的考验正在前面等着我们。
到了一片开阔的河滩,有一些挖沙的设备和临建的破旧房屋,最抢眼的是有一片绿绿的小白菜地,虽然是隆冬季节,但菜还显出无比的坚强,有人提议,咱们午饭煮汤不知可不可以去采一点,也不知主家是谁,看看周围并没有人家,大家说着就试探着走向菜地,走近才知道,菜已经被人收过,留下的一片绿不过是些菜的残茎,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就开始心安理得地挑好的采。一阵忙乱,人人都有收获,每人手里举着一把绿绿的菜,脸上洋溢着成就的喜悦,探讨着这菜打没打农药,争论着就走近了一个工棚,大约听到了我们的嘈杂声,工棚中走出一老者,脸上写满憨厚、沧桑和新奇,得知我们争论的内容,大爷告诉我们,菜是挖沙的工人种的,没用农药。冬天他们都回家了,我留守看工地。我们讨一些水把菜洗净,有人建议做饭,队长(网名)说现在吃饭尚早,我们往东一线天中段再吃较合理,于是大家继续前行。
一群人在挖沙积起的鹅卵石堆上翻上翻下,兴步游走,唱着各自喜爱的歌谣,忽然有一个人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喊:“弟兄们,有水塘!”大家朝喊的地方奔去,果然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水塘,水的颜色清绿清绿,这是水深的标志。由于我是“嫩”驴,不知他们见到水塘为什么如此兴奋,若在夏天,还可以游泳,这数九寒冬……还不等我想明白,有人已经边脱衣服边奔向水塘,玩笑着喊,女士们往前走,别偷看啊!女士们回应:稀罕的你们,好像谁没见过,小心拍照给你挂到网上!
五六个老“驴”奔向水塘,扑向清绿的水里,像浪里白条,惬意地畅游着、呐喊着。声音搅动了整个山谷。
上岸后,每个人湿漉漉的头上都冒着袅袅白气,但没有一丝冬天的感觉。
往东一线天,多数人都说没走过,有的人说似乎从另一个方向来过,但没走通,大家一致同意走一回。
于是就有了后面让人后怕的经历。
开始沿着一条河沟往东一线天走的时候,两侧是缓缓的山坡,坡上的风景和山势很俊美,只是沿河流淌出来的河水令人作呕,黄得刺眼,气味呛人,沿着河槽肆无忌惮地流淌着,滩涂间或有黄的冰茬斑斑驳驳,裸在滩上的石头全被染成黄色。(据说这是污染企业放出的废水,在一个隐蔽的拐弯处汇进了汾河,环保部门若不想知道,一辈子也不会查到这个地方来。)沿河槽走太让人作呕了,有人建议沿山坡走吧,大家齐响应,分开荆棘就上了山坡。山虽然荆棘丛生没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