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母校当学生

再来母校当学生

文通武达散文2025-11-13 22:31:52
酒泉师范是我的母校,屈指算来离开母校已经有十三年了。那时的酒泉师范是酒泉地区的最高学府,而且从师范毕业后都包分配,拿“铁饭碗”,都会成为“塑造人类灵活的工程师”,去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所以,那时作
酒泉师范是我的母校,屈指算来离开母校已经有十三年了。
那时的酒泉师范是酒泉地区的最高学府,而且从师范毕业后都包分配,拿“铁饭碗”,都会成为“塑造人类灵活的工程师”,去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所以,那时作为酒泉师范的一名学生是深感荣幸和自豪的,都把她亲切的称为“酒师”。那时的“酒师”学风浓厚,纪律严明,是为社会所称道的,所以自己毕业后走进农村小学非常受欢迎,甚至成为“抢手货”。如今有时想起这,还会有股甜甜的幸福涌上心头,像喝了一口甘饴的泉水。
岁月蹉跎,转眼间自己当老师已经十几年了,但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教诲时常在耳畔回响,在充满物质利益的繁杂社会里不断鞭策自己,老老实实的做人,兢兢业业的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虽然有时难免寂寞,有时那么清平,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生活还是很充实的、很有意义的。试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老师,那会是什么样,所以自己还是挺伟大的,而且自己尽心尽力教育的都是别人的孩子,如果这些孩子长大成人,能够出一点成绩,对社会有贡献的话,是和自己所尽的微薄之力分不开的。而这一切,都是母校酒泉师范赐予的,她就像一座高大的灯塔,把一缕缕的光和热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照耀在酒泉的角角落落,照耀在老师和学生心间。
近几年,听说酒泉师范改制了,又听说酒泉师范不存在了,但具体情况也不太明了,只是心里有些压抑和沉重。
今年新学期伊始,学校通知说有一个为期4个月的骨干教师培训,地点在酒泉师范,但食宿是自理的。沉默了一会儿后,我还是主动报了名。我有两个想法:一是借此机会可以去看看酒泉师范的变化;二来想再去感受一下当年的那种气息。奇怪,离开家的时候,却没有半点的离愁别绪,倒有些急切。人啊,有时真的会去寻梦的。
但到了酒泉,却有点犹豫,酒泉师范是在老地方,还是……?这时候心里说不管怎样,还是先去老地方!
当站在酒泉师范的门口时,“酒泉市实验中学”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突然就有些揪心,踏进大门的脚步也停滞了。我哆嗦了一下,准备退出,门房里的一个老人走了出来,大概是看到我拎着大包小包的就挺和蔼的问:“你是来参加培训的老师吗?”“哦——是的。”“去到前面一楼报道。”“哦,谢谢。”亲切、朴实、熟悉的酒泉话。
报名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到校园看看,我们曾经的宿舍楼和教学楼还在,以前的礼堂没有了,成了现在的教学大楼和地下餐厅。又新盖了实验楼,校园里的空间还是那么小,却依然那么亲切,和谐。我突然有种想在这里“撒欢”的冲动。可是我控制住了自己,因为这里非常的安静,不像以前那样琴声悠扬,歌声嘹亮。
我们的培训就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开始了,我们的角色一下子就从老师转变为学生了。我们这些学生参差不齐,各县市的都有,而且老的老、少的少。但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并不介意,都很热心,很负责。考虑到我们都是成年人,在饮食起居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特别是班主任特别给我们“面子”,在教学和生活中都能为我们着想,既是我们的师者又是我们的朋友,使我又一次体验到酒泉师范老师的优良传统。
后来了解到,酒泉师范成了现在的实验中学,高中学生功课压力大,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所以活动少,校园里平时非常安静。应该说这里的高中生是幸运的,因为以前师范的老师很多都还在这里任教,他们一定还会像以往那样以优良的教风春风化雨、润泽桃李的,那是高潮的教学艺术,是潜移默化的。学校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学生具有:赤诚的中国心和坚定的自信心,文明高雅的气质和可亲可敬的人格魅力;健美强壮的体格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激情和有创见善求证的精神。”从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层面教育学生,这是多么的朴实,又多么的贴切。难道我们的社会不是需要这样的人吗?难道现在的青年不需要朝着这样的目标发展吗?
虽然实验中学才刚刚迈开脚步,但我相信,实验中学在师范这块沃土上一定会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我想我真的是不虚此行,再一次在母校的怀抱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抚摸这里的一砖一瓦,让思维自由的徜徉,好像又年轻了许多,而且有那么多的困惑在这里一一冰释;我在校园里饮食起居,在教室里读书学习,认真的写着作业,与同学热烈的讨论,让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和大家一起进步成长,是多么愉快和充实。
再来母校当学生,真是莫大的幸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