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需要参照吗

幸福需要参照吗

昼馔散文2025-07-04 22:01:57
有时,需要和更不幸的人比,我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譬如:看到在汶川地震中死难的同胞,会觉得,活着真好!看到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会觉得,健康地活着,真好!看到那些触风雨犯寒暑的农人,会觉得,坐在也无风雨
有时,需要和更不幸的人比,我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譬如:看到在汶川地震中死难的同胞,会觉得,活着真好!看到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会觉得,健康地活着,真好!看到那些触风雨犯寒暑的农人,会觉得,坐在也无风雨也晴的办公室里真好!可是,一和那些比自己幸运的人比,往往又觉得是不幸的,譬如:看到别人职场春风得意,会自惭形秽;看到别人宝马华屋,会为之气短;看到别人八面玲珑,会怅然若失……往往,幸与不幸,在参照之间。
其实,幸与不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常常,在我们看来很不幸的人,却是很幸福的;而在我们看来是很幸福的,却不幸着。
在汶川在震的新闻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废墟中,一位满身尘土的幸存者,在被抬出时,大声地喊着:“可口可乐——冰冻的!”——在黑暗与饥渴的煎熬中,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见一缕灿烂的阳光,喝一口可口可乐,也许是他那时最幸福的渴望吧!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不忘对最美好的东西的追求,乐观、豁达,尽在一颦一笑间。
今年三月份在北京,我却亲眼目睹了对生命完全不同的一幕:一个年轻女子,攀上一高层楼顶,双腿悬空地坐在楼顶的边缘,作出准备像一片叶一样随时飘落的姿式,这件事惊动了警察,楼下铺上了气垫,楼顶距女子不太远处也爬上了警察,耐心地与女子谈判。最后,那女子放弃了轻生,被警察成功解救——也许,在生活中,她遇到了不幸,于是不惜以生死相威胁,与汶川地震中的受难的同胞相比,她的生命是如此之轻,竟成了随时可以飘然而去的一个筹码!
其实,幸福与不幸的标准,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在海伦?凯勒看来,幸福,就是给她三天光明。集肓聋哑于一身,对于每一个享受正常生活的人,都会觉得比她更幸运。然而,每天都在享受阳光的我们,心中的快乐,会比海伦多吗?有时,我们觉得不幸,也许是我们心中的比较太多,要求太高吧。因为总会有比我们过的更幸运的人。比较会使我们充满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从而到达幸福的彼岸。现实却是,往往欲壑难填,欲望没有止境,幸福也就永远是悬在前面的灯,人也就永远辛苦地奔波在追逐的途中。如果把那盏装在心中,即使肓聋如海伦,也会觉得幸福就在身边。知足者常乐,珍惜身边拥有的,感恩别人给我们的,不过多的追求不可企及的,也许我们的幸福感会更多一点吧,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海伦有惊世之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拥有光明的我们却对光明熟视无睹。有时拼命地追求一些可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东西,如财富、地位、名誉等,却往往事与违愿。认识一位六十多岁的高级工程师,改革开放之初,就辞去公职,从北方跳槽到南方,经常在飞机上飞来飞去,奔波全国各地,现在,他住豪宅开宝马,却没有了往日的风采,面色如土,身上多个器官先后患重症,他沉痛地总结这一生:“年轻时拼命挣钱,年老时拿钱买命。”提及这些,不是对成功人士幸灾乐祸,也不是对自己无所事事自圆其说,只是有些时候,觉得该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的生命中,什么才更重要,我们最需要什么,怎样我们才会更幸福,金钱我所需也,地位我所需也,健康亦我所需也,快乐亦我所需也,有时没有前者,后二者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是有了前者,却不一定就会自然带来后两者,如果,在前者和后者中只能选其一,如果对前者的追求所得不足以弥补后者,我想多数人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那么我们的幸福到底需不需要参照呢?如果这种参照能给你带来通向幸福的无尽的动力而不是痛苦,那就参吧。如果这种参照只是使你忘了你自己,忘了你真正需要什么,那还是回头看看自己的脚步,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吧,也许没有参照的幸福才是你真正的追求。至于我个人,我想如果我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我想我就是幸福的:“身心无恙,闲暇时光,从心所俗,家人安康。”尽管还没达到,但是我知道,我是在通往幸福的途中。
2008年6月19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