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阔脸就变的李绅
现代人也许不记得李绅的名字,但却大都记得他这首有名的诗,而且是年龄很小时就熟读并会背诵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在大梁当市
现代人也许不记得李绅的名字,但却大都记得他这首有名的诗,而且是年龄很小时就熟读并会背诵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在大梁当市长时,有个叫李元将的经理与他的弟弟李仲将侨居在江都。李绅未发达时,与李元将相熟,经常到李元将处混饭吃,每回到了李元将处,总是称呼李元将为叔叔,李绅当了市长后,李元将自称弟弟、侄子,李绅都不高兴,一直到李元将称李绅为爷爷时,才看见李绅脸上露出了笑脸。
有个姓崔的武警部队的团长,与李绅是邻居,又一同参加高考,同年中举,他专门从外地赶过来拜访李绅,到达大梁市时天已经快黑了,崔团长就住在宣州宾馆,想不到晚上崔团长的勤务兵在街上闲转时与街上行人打斗了起来,被当地派出所捉住送到李绅那儿,李绅一听,就命令把崔团长也捉来,问他,既是邻居,又是老同学,到了大梁为什么不来看我?
崔团长说:“适憩旅舍,日已迟暮,相公尊重,非时不敢具陈卑礼。伏希哀怜,获归乡里。”
李绅判崔团长拘留十五天,打屁股二十。还说这是看在老邻居老同学的份上。
崔团长出了大梁界。貌若死灰,莫敢恸哭。
大梁人就说:李绅壳子太硬,宗叔翻为孙子,老同学被判为囚徒。
居住在大梁的一些人才纷纷逃往外地,市政府秘书长汇报了这种现象,李绅说,“汝不见淘麦乎?秀者在下,糠秕随流,随流者不必报来。”李绅这话一出,再也没有人敢轻易出逃了。
李绅后来当了宰相,脾气就更大了。
粮食局局长新上任,前来拜见李绅,粮局局长相貌很象李绅,李绅一见心里就不高兴,在粮局的批文上写道:“拿着扫帚扫大街的人,也想在官场上混口饭吃。看你的相貌,实在让人伤心。”
一位刑警队长因为犯了错误被处罚,他请求说看在往日侦破了不少大案的份上,处罚轻一些。李绅批示道:“一个臭当兵的,倚老卖老枉想不加刑,如果按军法从事,一百杖也给你判下了。”竟没有给予从轻处罚。
元稹在江东当市长时,修建了龟山寺鱼池,并且写了一篇《放生铭》:
劝汝诸僧好护持,不须垂钓引青丝。
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李绅到江东旅游,看到了元稹的诗笑着说,“僧有渔罟之事,必投于镜湖。”以后有违犯的,绝不宽容。并且写了二首七绝诗:
剃发多缘是代耕,好闻人死恶人生。
祇园说法无高下,尔辈何劳尚世情。
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千鬐鬣尽生天。
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
正在吟咏之时,有一个老和尚前来拜访,愿意给李绅说说因果。
李绅问老僧,师傅从何处来?
答曰:贫僧从来处来。
李绅叫人赏了老和尚二十杖。
李绅年轻时游学,经济困难,游食于杭州无锡山寺,曾经用经文作为稿氏,做作业写文章,被管理经文的和尚打了一次。李绅就特别憎恨和尚。
古人观至之十八
作于2009年12月14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