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选择城市
看到确定了题目,兴冲冲地落笔就写。写着写着觉得有点像城市建设的报告,一连几次都没能突破“规划”的框框,只好推倒重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城市?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
看到确定了题目,兴冲冲地落笔就写。写着写着觉得有点像城市建设的报告,一连几次都没能突破“规划”的框框,只好推倒重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城市?
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中心无一例外都在城市。为什么选择城市,似乎不需要理由,早在6000年前两河流域就出现了苏美尔城了,中国的城市历史至少也可以追溯到的3600年前的夏朝。
人类在洪荒时期以渔猎、采拾为谋生手段,居无定所。后来人们学会了种植,就需要有稳定的居住点。居住点会进行功能上的分工,在半坡遗址中,距今6000年的人们已经将居住区、生产区(制造陶器的窑场)与氏族公墓区进行明确的区域划分。
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有限,认为自己受到某些神祗的制约,同时也希冀这些神祗保佑自己。在南美的密林深处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20万座,这些金字塔都是供奉和祭祀诸神的祭坛。祭坛将周围的居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以宗教为核心的城市。
人们的生活物资有了富裕,就会拿去以物易物。《周易》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种交易多了,就会形成以交易为主的城镇。
当奴隶社会(特别是“国家”形式)出现以后,统治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防御敌人侵袭,遂筑城围墙。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特洛伊城墙又高又厚,希腊联军攻打了十年还没有攻下,最后还是靠“木马计”才攻破特洛伊城。
人们以不同的理由选择了城市,城市的发展也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自从城市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诞生以来,就成为人类发展的主线之一,不同时期的城市又是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一座座里程碑。
随着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人口也在迅速膨胀。目前,全球城市平均指数达到50%,其中发达国家更是高达79%。但是不论发展水平如何、也不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怎样,目前都面临着如何解决“城市病”及未来怎样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城市经济欣欣向荣,人们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带来的现代化生活;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压力产生的负面影响,使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健康水平、快乐指数普遍不高。
有人在世界范围内对快乐指数进行了调查,美国最富有的400人的平均快乐指数为5。8,而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平均指数为2。9。看起来生活的享受水平似乎与快乐指数成正比。但是在过去20年的调查中,肯尼亚的游牧民族马赛人,他们生活在简陋的草棚里,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而快乐指数同样达到5。8。
也有人对中国的6大城市进行了幸福指数调查,上海人均收入最高,幸福指数排列倒数第二;成都人均收入最低,幸福指数排列第二。
这样看来,生活的享受与快乐的关系并不如一般人认为的那么密切。
遥想当年,陶渊明不满官场黑暗,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于是放弃了城市生活,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多少人文人墨客羡慕不已。
然而,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安逸,都住到了乡村,那么谁去促进城市的发展?谁去促进科学的进步?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老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城市?
如果人类阶级社会的历史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和描述,那一定是政治权利的交接,而这些无一例外的都发生在城市。于是城市就成为权利、财富、创造力和文化活动等等的中心,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居住的地方。城市在充当政治、宗教、商贸、制造、加工等一系列中心的同时,还不断发展交通、通讯、娱乐、购物、住宅等。许多人才因为城市有许多便利,也更愿意到城市城市谋求发展。城市给这些人提供了一展才华的舞台,进而推动了人类的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取决于交通和通讯条件,通常特大城市的半径约等于1小时内所能到达的距离。古罗马时期,人们以步行为主,城市的半径就是4公里;19世纪的伦敦,有马车代步,城市的半径为8公里;现在有高架公路、轨道交通,城市的半径就可以达到50公里。
正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就业不足引发的犯罪,等等。人们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也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观念。
人的第一需求是生存,居住在城市的人也是如此。城市无论在社会经济中有如何重要的地位,首先是人类的生活的环境,
既然人类已经作出了选择,就不可能舍弃城市这种形式。我们只能设法使城市更适合人们的生活。
首先,控制人口密度,在中心城区周围一定范围内,建设卫星城区。在当今的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工具已经成熟并且出现高速公路的条件下,花园城市和卫星城市的设想可以变成现实。城市的交通主干道(包括轨道交通)是城市的轴心,它串联着城市各个类似于卫星的城区,每个城区既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小区,又要承担整个城市的某一项或几项功能。比如生活区、商业区、制造区、文化区、体育区、展会区,旧区、新区,等等,这些城区就像珍珠,交通主干道就是串联这些珍珠的丝线。这样就可以建设一个集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于一体,自然环境、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商贸物流都很好的综合性卫星城区(或者可以可以认为是中心城市的街区)。卫星城区可以大大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缓解城区的人口压力。
其次,建立良好的信息交通网络,确保中心城区与各卫星城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无阻。信息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也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具备的功能。通过网络串联分散的卫星城区,实现信息传递的功能,减少城市人口的流动,减轻交通阻塞的压力。按照产业的区分,沿城市的交通枢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河流等),建立不同的卫星城区。这些卫星城区根据中心城市的需要形成各自的产业群,并建立相应的城市卫生、教育、娱乐等附属设施。物流和信息流的畅通,可以大大减少城市内的人口流动,同时又不影响整个城市的运行。
第三,修建大规模的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交通干道两侧建设绿化林带,既可以降低噪音、粉尘污染,又可以提高景观效果。在各卫星城区间,嵌入开阔的楔形绿地(包括果园和农田),使城市的地域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
下一篇:若我是男儿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