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响的土地
吃过晚饭,我按捺不住窗外的锣鼓声,兴奋地走出去。远远望见一群人,正在扭秧歌。她们挥舞着红绸子,随着鼓点,仿佛翩翩起舞。夕阳下的老年人,在街头扭秧歌,分外耀眼。当我走近时,却看到她们都是头发斑白的老年人
吃过晚饭,我按捺不住窗外的锣鼓声,兴奋地走出去。远远望见一群人,正在扭秧歌。她们挥舞着红绸子,随着鼓点,仿佛翩翩起舞。夕阳下的老年人,在街头扭秧歌,分外耀眼。当我走近时,却看到她们都是头发斑白的老年人,她们将红绸系在腰间,扭动着腰身,好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锵锵……起……锵起,”锣鼓声震动了这片土地,仿佛春天的雷声,将这些老年人唤醒。
再仔细瞧瞧,她们个个都是粗壮的腰身,红绸子扎在腰间,好像水桶上扎了一个箍。但是他们却扭动得那样自然,那样自信。步履也是蹒跚的,缓慢地移动着脚步,但是她们的脚步却是舒展的,轻松的。再望向她们的额头,显而易见的皱纹,掩饰不住老年人艰辛的一生。但是她们的面容却是满足的,无忧无虑的。两鬓的白发也像无声的絮语,述说着他们青春已逝,但是她们的老年时光却如此美好。她们随着鼓点,走着、扭着、一左一右地摇摆着,仿佛细数心中的幸福指数。
当锣鼓响起时,她们感到无比的快乐!
你会理解,她们那粗壮的腰身,不是生儿育女所累么?她们也曾是窈窕的淑女,但是为了养儿育女,需要她们奉献自己的身体与青春的肌肤;她们失去弹性的步子,也是日月操劳,无暇自顾,为了一个美好的家庭,付出了辛劳。望着她们,你会想到,她们何曾不是神采奕奕的少女?哪个不是天真活泼的姑娘?她们怀着美好的憧憬,走进“围城”,用双手营造温馨的小家。又是她们,倾注爱心抚育后代,在繁衍人类的祭坛上献出虔诚的心。她们走得累呵,苦呵,却不叫一声!今天他们迎来了锣鼓声,在这清凉的夜晚,排遣她们的寂寞。
“锵锵起锵起……”当锣鼓声响起时,她们来到这里,仿佛大雁归来,体会春天的温暖。三十年前,她们正是青春的少女,那时的傍晚,她们懵懵懂懂地上街游行,手里举着“誓死捍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誓死保卫无产阶级专政!”的旗子,写标语,呼口号,忙得不亦乐乎。她们收获了什么?当她们回忆起来,三十年前的“文革时代”,青春时光浪费在打派仗,搞武斗的愚蠢行动上。她们搞停工停产闹革命,搞打砸抢,无法无天,无秩序。
如今,她们的傍晚,可以走出房间,轻轻松松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娱乐天地。她们的生活,是为自己的家庭辛苦;为自己的乐园欢呼。她们的晚年,为自己的健康而锻炼,为享受生活而娱乐。没有压力,没有争斗,这锣鼓声代替了口号声,代替了震耳欲聋的批斗声!六十岁不算晚,她们重新迈开步伐,甩开双手,心儿乐起来,重度晚年的幸福时光。
如果没有这锣鼓声,她们的记忆怎能对比?是谁给她们带来了快乐?为什么使她们焕发了青春?假如没有这片带响的土地,她们到哪里感受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走过来的千条路万条路,哪一条像今天在锣鼓下走得这样轻松,这样无拘无束!
是谁创造了这锣鼓声?为老年人开辟了一片带响的土地!祖国山河美如画,处处开放娱乐花,老年不是夕阳下,扭起秧歌再抒发。
她们懂得珍惜,热爱生活,珍惜这片带响的土地。
“锵锵起锵起……”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十日撕心,百日裂肺(二——21)
下一篇:回应朋友的文章(清明寄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