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山颂
出长沙西南行104公里,便是心仪已旧的韶山了。清明刚过,一路上风静水清,层峦叠嶂,竹秀木荣,娇翠欲滴,好一幅江南水墨图!昨夜星城落了一场小雨,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嗅着这潮湿柔润的天然氧吧,我们一头扎进了
出长沙西南行104公里,便是心仪已旧的韶山了。清明刚过,一路上风静水清,层峦叠嶂,竹秀木荣,娇翠欲滴,好一幅江南水墨图!
昨夜星城落了一场小雨,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嗅着这潮湿柔润的天然氧吧,我们一头扎进了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啊,韶山,这就是那个“箫韶九成,引凤来仪”的韶山!传说大舜南巡,跨黄河、过长江、泛洞庭、溯湘水、至湘中,弃舟登岸,见一派峻岭崇山,登至最高峰,忽听鼓角齐鸣,苗民土著将舜帝团团围住,呼啸呐喊声此起彼伏。此时,奇迹出现了。从舜帝所立的山头,悠悠飘下管弦之音,如丝如缕,如云如雾,那是至善至美的音乐,那是至礼至和的音乐。弯弓搭箭、虎视耽耽的苗民在和美的乐声中,丢下武器,伴着节奏,欢快地跳起舞来。舜帝也加入到这乐舞之中。舜所奏乐,即箫韶,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山亦因此得名。
然而,使韶山真正名扬四海的,还是在公元一千八百九十三年。那一年的隆冬腊月,在背山临水的上屋场,随着一个普通农家的婴儿的一声啼哭,产生了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毛泽东。自从出了毛泽东,古老的神州大地便“倒海翻江卷巨浪”,“天翻地覆慨而慷”,“五洲震荡风雷激”,“万方乐奏有于阗”。韶山的灵气孕育了一代天骄毛泽东,而毛泽东的光辉一生又浓厚了韶山的灵气。
一下车,只见恢弘的红太阳广场挤满了人群,伟岸的毛泽东铜像屹立在鲜花绿丛下,那么庄严、肃穆。铜像选取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慈祥的面容透着一股刚毅,衬着背后的青山翠峰,蓝天白云,显得格外从容大度、英俊潇洒。对主席铜像,有许多神奇的故事,未到韶山前,导游便已给我们做了介绍。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江泽民同志亲自批准在韶山建立一尊毛主席铜像。铜像铸成后从南京启运,车子行至井冈山时忽然抛锚。当地请了
最有经验的技师却怎么也修不好。看看天色不早,有人提议说,井冈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第一个拿枪杆子闹革命的地方,和毛主席有着特殊的感情,就让他老人家在这里住一晚上吧!于是,临时决定,全部护送人员住宿井冈山。
第二天一早,为了赶路,司机等人又来到车前,恭恭敬敬地向毛主席铜像鞠了三个躬,说:为了不耽误行期,毛主席你老人家赶快回家吧,韶山人民还等着你呢。这时,奇迹出现了,司机上了运载主席铜像的车子,没有任何修理居然一打火儿车子就发动了!
铜像如期运抵韶山,更为神奇的现象又接连出现。韶山的杜鹃花一般在来年的三、四月份开放,但是,就在纪念主席诞辰100年的冬天,满山的杜鹃花竞相怒放,如火如荼,犹如一团团火炬,映红了韶山。山有灵性,花也有灵性,她们冲破严寒,不畏霜雪,露出一张张笑靥,来迎接亲人回归故里。韶山冲成了欢乐的冲,韶山冲成了神奇的冲。
12月26日上午9时,江泽民同志庄重地揭开了罩在毛主席铜像上的大红幕布,金光灿灿的主席身躯展现在人们眼前,霎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声入云。此时,蔚蓝的天空突然出现了一轮弯月,与红日交相辉映,真是人间奇迹!起初,我们听到这些,只是会意地一笑,觉得过于神话了,不过是韶山人民对故乡伟人的一种情感、一种赞颂罢了。幸亏世纪已然不是毛泽东同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年代了,摄影记者拍下了这见证历史的珍贵镜头,在毛氏祠堂、在毛主席纪念馆等处反复播放当时的情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信然。据说,当天下午,韶山空中出现了六只飞碟,在广场上空飞旋,韶山人民说,莫不是主席为国捐躯的六位亲人前来欢聚?这些现象,说迷信是迷信,说是迷信又不完全是迷信。或许它是一种自然的巧合,或许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或许就是一种真正的科学,至今,没有人能够解释它。反正它发生在毛泽东的故乡,发生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时刻,从而使韶山变的更加绚丽多彩,更加璀璨夺目。
怀着肃敬的心情走进毛氏祠堂,听讲解员讲述毛泽东的家世,深深为毛家历祖历代的宏伟志向所打动。人生难得是精神。毛家先祖就怀有拯世济民的抱负,毛泽东从小即受到
了良好的家风熏陶,所以才迸发出“粪土当年万户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看到毛泽东一家满门忠烈,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心情不由得又沉重起来。伟人自有伟人的不同凡响之处,毛泽东本来有一个比较宽裕的家庭,可谓不愁吃,不愁穿,照如今的话来说,是典型的“小康之家”。但是,为了革命,为了贫苦老百姓,他反其道而行之,背叛了家庭,宁可吃苦,不甘现状。与其说他舍小家顾大家,不如说他为了国家毁了自己的家。“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就是毛家烈士的真实写照。以至于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参观韶山时感慨地说:“韶山精神就是牺牲、奋斗、奉献。”
出毛氏祠堂,不远即是毛泽东纪念馆。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以后又陆续扩建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建筑白色粉墙、青瓦盖顶,依地造势,高低错落,于山林间时隐时现。走进馆内,但见室外回廊,银栏玉柱,小桥流水,花木扶疏,仿佛置身苏州园林,给人的印象:朴素、大方、洁美。
无需喋喋不休的说教,无需天花乱坠的词语,让我们看看毛泽东留给后人的那些遗物吧!从毛主席建国时穿的磨起白痕的棕色皮鞋到他老人家逝世前一天的鼻饲;从毛主席日常生活开支的记录到三十二年返旧国的“坐骑”(那辆灰色吉母车),无一不透露出这位伟人一以贯之的艰苦、奋斗、勤勉、澹泊的高尚品德。不见这些实物,谁能想到,一位泱泱大国的领袖的睡衣竟然会缝了73个补丁!谁能相信,一双皮拖鞋穿的竟然让高明的皮匠都难以再修补还舍不得扔掉!站在这与西柏坡纪念馆相仿的展厅里,仿佛看到了毛泽东进京“赶考”的情形。毛泽东谆谆教导他的同事和战友:要“艰苦朴素”,“戒骄戒躁”。他不但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实践了终生。难怪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率子女来韶山参观时,嘱咐他的小女杨李:“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你要认
真看看。”也难怪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观后说出语重心长的一段话:“如果我们每个党员,每个干部都象毛岸英同志信中所说的那样,做人民的忠实儿女,我们就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毛主席对子女要求严格,对全党的干部子弟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