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教育的生命本色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何在?“南山现象”告诉我们:目标应该是教育生命本色的回归,是孩子内心真善美的唤起,是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是最终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深圳南山教育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何在?“南山现象”告诉我们:目标应该是教育生命本色的回归,是孩子内心真善美的唤起,是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是最终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深圳南山教育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科学践行,是让教育回归生命本色的追梦和圆梦历程。“解放教育生产力”,这是南山人对教育生命的感悟。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的解放,在解放中让所有的师生都能够快乐、智慧、美丽地工作和学习,让师生的身心回归到教育家园中来,从而让教育成为一种美好生活方式。
就实际情况来说,现在有些地方的教学“改革”,偏离了正确的目标。只有“新”的行动,却没有新的实质,远离了教育的本质,脱离了教育规律,老师不堪其烦,学生不堪其累。譬如,现在众多的“进课堂”现象和“从娃娃抓起”现象,虽然大多数是符合科学实际的,但也有的只是盲目跟风,定位不准。倘若只是让学生做为选修课,或者让特长的学生做为兴趣课,倒还可行,可是有些学校做成全校学生必修的所谓“特色”课,为了引起轰动效应,不惜弱化语文、数学等常规课,舍本逐末在“特色”上大做文章,加重了师生负担,背离了改革的方向。
实践证明,符合科学实际的改革,不但能像南山一样从“文化沙漠”提升到“南山高度”,而且只有科学的改革才是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途径。减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的改革是减负的真正渠道,是内在力量,是动其本。减负只是限制在校时间、限制作业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只是动其表。例如,教学效率的少慢差费问题,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问题,教育理念陈旧老化问题,教育方法的死板落后问题,教育评价机制偏颇问题,教师素质良莠不齐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加以革新,就很难在实质意义上减轻学生的负担。
南山教育以“特长”为主要标准的新人才观,以“选择”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观,透出的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多元化”。在实际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忽视了孩子“差异”的存在,忽视了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学生评价体制呈现单一化态势,多数人简单地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当这种思想泛滥,就会形成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会辐射到家长、校长、老师,会辐射到家庭、学校、社会,最终压力全部转移到学生身上。这是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行为心理学认为,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必须重塑他的动机。要真正为学生减负,就要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进行重塑。那就是通过改革,用多元评价代替单一评价,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得到确立,我们就不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的学生。尺子多了,学生们就不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跨越四通八达的成才立交桥。我们必须坚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多元,是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而不是越改学生的负担越重。
南山教育认为“真善美是素质教育最高境界”,树立了以“会学”为主要目标的新学习观,以“情感”为主要纽带的新师生观,以“发展”为主要导向的新评价观,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掀起了一场全新的学习革命。这是我们着手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另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改出学生的精气神。经过改革,让学生是心理轻松而不是背负大山,是充满愉悦而不是愁眉不展,处处被赏识,处处有动力,时时有活力,时时有劲头,享受教育,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科学发展,多元发展。南山没有重点校重点班,这就隔离了歧视,出发点和归宿都集中在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上来,这样的教育就必然会发展成为优质教育。南山人注意在教育中更多地播种爱,让教育呈现为一种充满温情温馨的生命状态,用真情感化孩子心灵,用改革点燃学生梦想,让教育成为孩子幸福的生命形式。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教育改革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孩子的人生不容重写,要改出教育的生命本色,那就是轻松、愉快、多元化,那就是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那就是学生的负担越来越轻。愿我们的教育者都像南山教育人一样去勇于追梦,愿我们的孩子都像南山的孩子一样在幸福的教育生活中圆梦!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