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酒新论
甘肃敦煌遗书中有一篇《茶酒论》,乃千古妙文!作者王敷,唐代乡贡进士。其文用寓言手法写茶与酒坐而争锋,谁为尊?谁有功勋?茶先出言,极夸自己尊贵:我乃“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
甘肃敦煌遗书中有一篇《茶酒论》,乃千古妙文!作者王敷,唐代乡贡进士。其文用寓言手法写茶与酒坐而争锋,谁为尊?谁有功勋?茶先出言,极夸自己尊贵:我乃“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酒旋即回击,振振有辞:“可笑说辞!自古至今,茶贱酒贵。单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气清。”茶与酒唇枪舌箭,难分伯仲。最后是“水”夫子自道,打个圆场,结论是茶与酒各有用场,相辅相成。——王敷是个儒者,他的《茶酒论》代表了儒家对茶与酒的义理解读。纵横古今,发散开来,深长思之,还颇有意思。世事虽然变幻莫穷,然则跳不出一个太极图,不过是阴阳统一的原理。茶的意象是冷静、清醒、淡泊、隐幽,其精神内涵是奉献、善良、礼让、中庸、谦和;酒的意象是热烈、迷狂、豪放、辛辣,其精神内涵是侠义、勇武、进攻、占有、麻醉。茶是嫩叶焙制而成,其味淡;酒是诸谷精酿而成,其味厚。茶之清在和,酒之清在烈;茶之美在柔,酒之美在峻。茶可清心,有利修真养性;酒则乱性,过则伤风败俗。饮茶细啜慢品,讲究收敛、平和、淡定;饮酒猛喝鲸吞,讲究张扬、狂放、激情。若要拟人化,那茶是养眼的二八佳人,酒是壮实的生猛汉子。明代文学家、著名茶人陈继儒总结说:“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酒类侠,茶类隐;酒固道广,茶亦德素。”二者皆有利有弊,体现不同的品格性情,体现不同的价值追求,一曰“茶壶精神”,一曰“酒神精神”。
对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茶壶精神”和“酒神精神”都是必须具备的品格,如同太极图的阴阳两条鱼,缺一不可。
唐代大臣、书法家颜真卿爱茶也爱酒,与茶神陆羽结为忘年之交,刺湖州期间主持贡茶事宜并经常举办雅士茶会。他有茶人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风范,也能如酒徒一般豪情万丈、壮怀激烈。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发动叛乱,他振臂一呼,如擎天一柱,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
唐诗人皮日休写有《茶中杂咏》十首,不偏不倚,又写了《酒中十咏》。所以他能做到静如泰山、动如猛虎。曾入深山做隐士大隐于茶,也曾参加黄巢起义横戈跃马。
宋代诗人苏东坡,茶壶酒壶不离身,作品的风格大气磅礴、豪放奔腾与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并存。他做人既有“大江东去”的豪放超逸,也有“小桥流水”的淡泊旷达。他从政坎坎坷坷,不减政治豪情,酒也;晚年谪居豁然恬淡,保持平常心,茶也。
“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味浓得让读者微醺。李白虽然写过一首《仙人掌茶诗》,但那是应酬之作,骨子里是酒仙而非茶人。“欲上青天揽明月”、“黄河之水天上来”......何等地气魄!他是一个成功的诗人,古今无人能及。但这个天才的诗人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失败的过客,因为他身上酒气太重,缺乏茶水的滋润,自视甚高,笑傲王侯,缺乏淡定功力,未能静下心来琢磨琢磨为政之道,所以上下级关系弄得很僵,象李白这样的人去做官会将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于己受辱,于民无益。他弃官而去是明智的选择,玄宗不挽留也是明智的选择。
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皎然是唐代茶界亚圣,地位仅在陆羽之下。饮茶文化的熏陶,使他多了一些出世之想,养就了淡薄名利的品格和禅定的功夫,有幸成为大唐名垂青史的杰出诗僧和茶僧。唐代士子何人不想通过科举考试谋得一官半职,然后在新的平台上去“致君尧舜”,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皎然大约是茶喝得太多的缘故,淡泊得过了头,科考初次失利就灰心丧气地打道回府,一小差开进了妙喜寺,远离功名利禄,甚至连婆娘娃子也觉其多余,整日价打坐禅室、茶室,伴青灯黄卷、风炉茶碗了其一生,赤条条来也赤条条去。——当然这也不失一种活法。
大凡成功人士都善于做事、处世、待人,他们身上既有“茶味”也有“酒味”(或曰有猴气也有虎气),能入世也能出世,能淡泊也能张扬,能低调也能高调,能引而不发也能该出手时就出手。例如一些商界精英,他们一方面对员工和客户刻意展现温良恭俭让的“茶香风格”,另一方面巧用《孙子兵法》,变商场为战场,分文必较,甚至不惜用最狡猾的手段追求利润最大化。茶与酒造就的情商和智商是他们左右逢源、心想事成的基本条件。
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气”而论,“茶壶精神”和“酒神精神”两者同样需要,屈原的沉雄绚丽、曹操的苍凉慷慨、陈子昂的古朴雄浑、李白的飘逸豪放、苏轼的豪放旷达、顾炎武的苍劲沉郁等等,呈现更多的是酒神风范,骨劲而气猛,给人的是明朗、遒劲、刚健、清新的美感;而宋玉的靡落缠绵、曹丕的纤细华美、王维的幽静谐和、李煜的凄婉柔丽、柳永的伤感缠绵、纳兰性德的抑郁婉约等等,呈现更多的是茶香风格,阴柔而恬淡,给人的是朦胧、婉约、柔媚、含蓄的美感。
观察中国的朝代兴衰更替,可以发现如下事实——
汉唐两朝国力强盛,因为统治者的施政是“两手抓,双丰收”,一手捧茶壶,一手拿酒壶,时刻不忘文攻武卫、儒法兼用。“茶”、“酒”两种符号在汉唐两朝有鲜明地体现:一方面是中外民族大融合,形成为“茶、水关系”:茶为水之魂,水为茶之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另一方面是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突出自我,开疆拓土,为后辈子孙留下偌大一份家业。
相反的例子是秦朝和宋朝。秦始皇迷信武力图霸业,大肆张扬酒神的进攻精神,不思安民,不思守成,想传万世而不逮,二世而亡;宋朝茶风弥漫,歌舞升平,国人的享乐思想在《清明上河图》中表现得明明白白。特别是宋徽宗,整日价忙着点茶画画,虽然日理万机竟不辞辛苦亲著《大观茶论》,——此事非同小可,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所有宋朝人必须贯彻执行。宋徽宗确有这个意思,希望通过推广“盛世之清尚”垂拱而治,让宋朝“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因了他的倡导,“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结果如何呢?靖康二年当了金兵的俘虏,悲惨地病死于五国城。更有趣的是南宋的审安老人竟然“茶桌演兵”,大约在南宋咸淳四年(1269)撰写《茶具图赞》,以茶具十二,各为图赞,假以职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画心
下一篇:律师事务所管理面临的三级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