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一家福彩情

藏汉一家福彩情

腕子杂文2025-07-17 11:39:12
连续数日的降雨,让穿城而过的梭磨河陡涨了不少,平日里清亮舒缓的河水,变得浑浊和稍有澎湃之势。河岸边过往的路人中,时不时会走过一位或转着经筒,或捻着珠串,口中念念有词的藏族老阿妈。或是因为海拔较高,夜晚
连续数日的降雨,让穿城而过的梭磨河陡涨了不少,平日里清亮舒缓的河水,变得浑浊和稍有澎湃之势。河岸边过往的路人中,时不时会走过一位或转着经筒,或捻着珠串,口中念念有词的藏族老阿妈。或是因为海拔较高,夜晚的圆月尤其地大,散发着明澈的黄色光芒,却敌不过小城的灯火万家。这就是马尔康,作为州政府属地,它运筹阿坝。
过往的,有卓克基土司统领一方黎庶;现而今,中福彩的“战士们”为着百姓的福祉挥洒着汗珠。
你可知在这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福彩人一路走来,要付出多少的艰辛?作为“5?12”“洗礼”的重点,他们的赤诚之心是怎样地表露无疑?藏区、藏民,血浓于水的藏汉之情,在这里又是怎样地不张扬不标榜地温暖融合?
听……

一个人的坚持

格勇,一个纯粹的藏家汉子,如今的分中心主任,过去只是一名在民政局兼职做福彩工作的公务员,那时阿坝做福彩的也只有他一人。从99年起,踏上了这条道,他就开始了他无悔的福彩人生路。
那个时候,条件很差,一开始只是在小金、汶川、马尔康、茂县四地共10个投注站开展工作。销售方式是半热线的,每天要在下午两点之前把全天的销售数据发送到省中心,然后就停止当天的销售。原因是阿坝山高路遥,害怕站点机器或网路一旦出现问题,还能有时间抱着机器跑到基站再来发送。
阿坝的山高路遥是出了名的,地广人稀、物理间距大,每半年一次的巡检就是一次征程。20多天,跑不完一个阿坝。09年配越野车之前,没有车,就坐长途汽车,背着重达几十斤的维修设备和工具辗转奔波。他就像一名孤军作战的斗士,扛着武器,奔走在各个战场,为那里的福彩业主扫清困障、送去福祉。
培训,是巡检到每一处基站都必须要做的功课。讲福彩的意义、参与的方法、销售的技巧、服务的态度、购买的心理……几乎每天持续到晚上8点左右才能告一段落的悉心培训,往往只是对一个人上的课。格勇不计较,实在的藏族汉子凭着满腔热忱,真心地对待每一个业主,每一个彩民。工作永远摆在他心中的第一位,要做就要做好,一开始做了,就要一直做下去!
工作的艰辛异常和对前途的更多追想,让后来跟着他奋战的两名下属于09年离职,离开了福彩战线,和这位执着的领导。没有关系,福彩人的斗志不会因此而焰光稍暗,新鲜的血液又会补充进来,这两个过往的句号,是新生力量注入的开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02年到04年的低迷期和08、09年地震后的恢复重生期,阿坝州已由从前的10个基站,增加到去年底的75个。由于全州只有89万的超低人口基数和较为偏低的经济指标基数原因,这几年的销售数据虽没有较发达城市的好看,但是增长率还是让人欣喜,排在了全省的前十名以内。没有格勇和他带领的“战士”的顽强奋战和不懈付出,哪里能有这样的战绩?

天佑福彩人

“5?12”的暗潮褪去四年了,提起那时的惊心动魄,阿坝的福彩人依旧记忆犹新。
那些天,他们正在进行一次巡检任务。5月10日凌晨2点,到达的就是两天后成为震惊世界的8级大地震的中心重灾区——汶川。工作和生活在这里平静又繁累地完成了。11日,依次走过卧龙、震中映秀、水磨、棉虒,晚上12点半抵达茂县休息,又是常态化高速运转的一天。次日到了黑水——正在紧张进行的工作,就被这从昨日所经之地而来的天崩地裂所中断了。
黑水不是重灾区,但震感依旧强烈。当时的状况除了通讯中断外,全省2000多个移动通讯基站就有800多个毁损倒塌。连续几天不断地拨打电话,几个手机电池都打完了,总算拨通了3个电话,联系到了一些“战友”。黑水回马尔康的道路断了,只有走垭口山的通道艰难回程,到达马尔康又是晚上十二点半了。回来的休息还没有把前几天的疲惫祛除,他们又踏上了慰问站点人员的征途,吃的、盖的、窝心的慰问、振心的鼓励……缺什么,他们送什么。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押运及开票的王师傅,地震发生时,他正开行在理县到马尔康的途中,一阵天昏地黑后,他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福彩的同仁们急呀!电话不停打,问询声连声,联系不上,就冒着余震的危险上路去寻找他……5天后,终于在漩口人民政府联系上并找到了。车被埋了,票没有了,但是,人活着!
“5?12”,一场血与火的洗礼,阿坝多个县城遭受重创,伤亡严重,但是,阿坝的福彩人却无一伤亡,个个平安。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一项积功累德的好事业?难道不是他们对福彩事业和当地百姓的一颗赤诚之心有所感应,所以都得偿安然?
天佑福彩人!

那个叫尕准的藏族姑娘

不知是藏人本性就善良、淳朴,还是因为佛家文化的宗教信仰,藏族人做起工作来,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认真、实诚、不细计较。格勇是这样,他的下属——综合科的尕准,也是这样。
如今藏汉两族愈发融合融洽,藏汉通婚越来越多,藏人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也越来越多。藏人吃着汉人的回锅肉,汉人喝着藏家的青稞酒,什么民族隔阂、文化分歧,在经济稍微发达一点的县城里,基本是寻不见、找不着的。汉人的精明肯干影响着藏人的生活,藏人的真诚淳朴熏陶着汉人的心怀。藏汉的融合细化到工作的合作,那真的就是和谐社会的楷模。
尕准是嘉绒藏族的姑娘,在藏家传统文化和汉文化进藏的交互熏陶下长大的她,可说是新一代藏家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实诚的笑容和真诚地待人,让人倍感亲切,不自觉地就愿意亲近她,和她做朋友。共餐的席间,她已然学会了汉人的饮食文化,该照顾到的一些细节,她会用心去做。藏人的用心是真用心啊,她怕我对这次的工作采访有遗漏的地方,份外留了她的手机号给我,叫我有什么问题随时给她打电话,不是工作上的问题也可以给她打电话,着实给我的工作提供了方便。
听格主任说,尕准刚到综合科岗位的时候,本来应该只是接手前任的工作,继续做下去就可以了。但是她看到会计电算化之前的票据庞杂,查询保管都很不方便,就主动抽时间,把从06年开始的凭证全部整理录入电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