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渗透的思想教育

《合欢树》渗透的思想教育

秣养杂文2025-10-27 19:20:25
阅读课的讲解,选材很重要。曾听过本校教师崔辰讲解的语文阅读课,她选择了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两条线,一是主人公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病魔缠身,外在和内在的变化过程中,从幼稚到成熟的经历
阅读课的讲解,选材很重要。
曾听过本校教师崔辰讲解的语文阅读课,她选择了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两条线,一是主人公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病魔缠身,外在和内在的变化过程中,从幼稚到成熟的经历,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到一个人从健全到折翅,快乐与辛酸、自信与彷徨,这一切也都伴着另一条线,母亲的关爱。这其中凝聚着主人公对母亲的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深,以至于后来,对母亲去世后,而不能与他分享写作的成功带来的喜悦而感到懊悔和遗憾。
文章是通过主人公年龄的变化,扑捉每一个阶段最有代表意义的故事来体现母子之间的那份相斥相惜的情感。
第一次是主人公十岁那年获得作文比赛第一名,他向母亲诉说,文章是这样描写的:母亲那时候还年轻,说她小时候做作文还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作文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十岁呢。”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这一段的描写,体现出主人公特别希望听到母亲的表扬和认可,但是却恰恰相反,母亲的话语令主人公感到很不愉快,于是做出了一系列的动作和话语,很令母亲很生气。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母亲的不成熟。
第二次是二十岁。主人公瘫痪了。这一瘫痪可非同小可,从文章中体现出母亲为了孩子的病东奔西忙,到处寻偏方,甚至花了很多钱。一不小心把主人公的脸烫了,医生都说很危险。虽然主人公自己不在意,甚至想到了轻生,这一切都让母亲感到特别着急,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在字里行间体现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感动流泪。用原文的话:烫伤幸亏好起来了,不然她非疯不可。感受到母子情深。
当看到儿子写小说的时候,母亲也很支持。并且也希望孩子能够圆自己喜欢文学成为作家的梦。因为她也曾有过写小说的念头,但是并没有成功。同时也流露出对儿子腿治疗的无助。此时,母亲的回忆,也让儿子感到一种温暖和那份关爱的感动。所以,儿子回忆小时候,母亲顶着雨、冒着雪推着他去看电影,找大夫、打听偏方、抱着希望。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体现了母爱的温暖。同时,也显露出主人公通过这场大病,而走上了成熟,母亲也因为操劳而印上了岁月的沧桑,更加沉稳了。
三十岁,小说发表了,获奖了,母亲却不在了。针对记者的采访,也只是简短的回答。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此时的一些心理活动的描写,透着儿子对母亲的那中牵魂的怀念和深深的内疚。因为看到儿子的病情不能得到好转,他感受到母亲内心的苦痛。认为上帝招母亲去,这是一种解脱。想到这里,主人公又在心灵上得到一丝安慰。这一切,都体现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那份愧疚心理。可谓痛苦难挨,于是就在街上乱逛,而不想回家。后来终于搬家了。也就很少去母亲住过的房子,以免触景生情,引发更深刻的思念。
这两条线,由隐形线“合欢树”密切地结合起来。虽然本文并没有用重墨描写合欢树,但是合欢树体现的那份深沉、朴实而无声无息的母爱,却能撑起一片树荫。合欢树是母亲以“含羞草”的身份从路旁挖来的刚出土的幼苗,后来从盆中又移植到院子中,“含羞草”变成了一棵郁郁葱葱的合欢树。从死而复生、出芽、长叶到开花,这些生命经历的过程,都预示着生命的强大和默默的奉献。
这在庭院窗外驻留的一处风景。随着逝去的岁月,越发感觉到母亲的温暖和对母亲的怀念,以至于后来房屋换了人家,出生的孩子,不哭不闹,却总是观看窗外的合欢树影。这一段的描写,更体现了合欢树的价值,体现了母亲的伟大。这种寓情于物的描写,含蓄地抒情,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通过这篇阅读课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母爱,什么是感恩,如何来感恩的道理。在这五月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仅以此文,献给那些默默地为儿女操劳,无私奉献的母亲们!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