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教育的社会属性

谈家庭教育的社会属性

祓斋杂文2025-12-13 14:11:04
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文字之后出现的。家庭教育则是在学校教育之前,在家庭产生之后出现。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
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文字之后出现的。家庭教育则是在学校教育之前,在家庭产生之后出现。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们在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相互关系中,形成了一定的劳动纪律和生活习惯,积累了社会经验。年老的一代为了维持和延续人们的社会生活,使新生一代更好地从事生产劳动和适应现存的社会生活,就把积累起来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同时,从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嫩弱无知的初生婴儿要能成长为营谋社会生活的成员,即从一个生物实体的人转化为一个社会实体的人,也需要成年人的抚育和培养,最初的家庭在生养子女的同时,承担了为社会培养生产者的责任,这就是原始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出现过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以来,西欧、美国、中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推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孩子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众多的家长和社会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越来越成为家长与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教育家韩作黎在为《家长报》的题词中,满含深意地写道:“必须让教育科学进家门。”家庭教育也要面向改革开放的世界,面向未来社会。本文将就家庭教育的社会性做一些浅显的论述。
一、从家庭教育的作用看家教的社会性
1、家庭的教育功能是家庭的基本社会职能。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层单位,承担着生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是儿童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把父母与教师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作用相提并论,从道义上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子女的责任。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人,一般地说,都是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都是首先通过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再一步步走向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里,在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父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任教师。
在我国有2亿多个家庭抚育着4亿以上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功能是否充分发挥,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家庭的兴衰,而且也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因此,党和国家极为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强调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到每个家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社会职能。
2、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家教的社会性。
 《家教指南》一书中《加强“三结合”教育势在必行》一文指出:“三结合”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家教委多次强调的重要教育途径。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中,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爱尔维修说:“儿童获得运动和生命的时刻,就是获得最好的教育时刻。”家教是“百年树人”的起始教育。在我国,尽管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巨大发展,但家庭教育仍然是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尽管学校教育在孩子教育中占主导地位,但走读制仍是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由于父母与子女固有的血缘、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
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协调一致,在教育要求、目标上保持一致,在方法和内容上应互相协调,家长应主动与学校联系,尊重教师意见,注意维护教师威信,主动积极配合学校、教师的教育工作,《加强“三结合”教育势在必行》一文还指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构成对青少年教育的整体,它们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结合”教育是国家所望,人心所向。
二、从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家庭教育的社会属性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特别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呈上升趋势。据科学估计,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占到家庭总数的70%。在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1、家庭教育思想由传统的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转变为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思想,强化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和终身影响。
2、家庭教育目标由“智力开发型”转向“为国教子”,培养国家公民的“报国型”。
3、家庭教育对象将由子女教育转向以子女教育为主,包括家庭其他成员的教育,有老年教育、父母教育、家长教育将进一步强化。
4、家教模式将由传统的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型、民主型和科学型。
5、家庭教育的态度将由自然型转为开放型。
6、家庭的方式也将由看管型、娇惯型转为疏导型、培养型,由家长代替型转为子女自由型。
家庭教育发展趋势,特别是家教目标的转变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前景远大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课题。家庭教育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了家教的社会属性。
三、从家庭与家庭教育的法律保障上看家庭教育的社会性
我们已经知道家庭教育影响着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发展,因此国家总是十分重视关心和干预家庭教育,并通过法律和社会舆论来规范家长对其子女教育。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培养青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同条第三款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另外我国的《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婚姻法》、《刑法》等十多种法律、法规、条例,以及许多地方性法规对家庭和家庭教育以法制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还下发了许多通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可见,党和国家极为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一再号召每个家长都要教育好子女,并提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庭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谴责和制裁蓄意破坏家庭,遗弃虐待子女,完全放弃教养责任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