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和生孩子

水性和生孩子

邪物杂文2025-07-20 02:40:30
这题目看起来有些刺眼,但绝无哗众取宠之意,更不想当另类。水性,是说水性杨花;风骚,大都用来说女人;至于生孩子,更是女人的专利(近来常有报道说男人也能“生孩子”了)。这些都和女性有关,便连了起来。这似乎
这题目看起来有些刺眼,但绝无哗众取宠之意,更不想当另类。水性,是说水性杨花;风骚,大都用来说女人;至于生孩子,更是女人的专利(近来常有报道说男人也能“生孩子”了)。这些都和女性有关,便连了起来。这似乎是女性的话题,但和男性关系更为密切。
水性杨花,原本是略带褒义的成语,意指如水般的生性流动,像杨花那样的随风飘摇,后来则演变成了用情不专女子的代称。从叹杨花的名句“纵然太轻薄,飘转委泥中”,“可怜天性何轻薄,化作青萍不托根”可见一斑。
杨花,是花卉大家族中的无名小辈,常被人蔑视。她平凡无奇,无根无系,以体轻飘于天宇,最后消失于路边,但绝不是委弃于地。飘舞是因体态轻盈的“轻飞不假风”,而非轻浮。如诗人所感叹:“东园桃李芳已歇,犹有杨花娇暮春”。杨花虽乏色少香,却在给晚春增光添彩。“应与残红闲是伴,不随舞蝶去争春”,这与梅花的“俏也不争春”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一个俏,一个轻。
水性,是说水之性。“水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水,流必向下,不倒流。但,水性仅仅是由高向低,甚至是毫无主见地流动吗?
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告诉我们,最高境界的善行,犹如水之品行,总是波泽万物却从不争名利。“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之”,水性柔,但可以柔克刚;并且,“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之赞词,古往今来也堪称最多的了,如“大道似水”,“大德似水”,“大智若水”,“智者乐水”,“柔情似水”。自古“君子遇水必观”,足见君子爱水之深,更由此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水文化。
现在,很多有识之士都在“以水为师”,“以水为镜”,做“心如水”或“水一样的人”,甚至把“心如止水”作为座右铭。意即低调、低位做人又不失原则;如水的可方可园,可直可弯,可聚可散,随机而变,似随遇而安,却勇往直前;从不彰显,却荡污涤垢,扬清化浊;静静地来静静地去(当然发怒的时候也会覆舟);水静至平,谓之“水平”;水静至准,方为“水准”。总之,人和水的物性是相通的,水是生命,水是智慧,水是道德,水是哲学。这就是水性,水文化。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的“仁、义、礼、智””四德“,“仁”居其首,“智”居其后。另有名句“在山为清,出山水浊”,说水一但脱离了山,便成了浑浊之水了。难怪男人喜欢自称为山,称女人为水了。
山是能压倒一切的强者,男人喜欢以山自居。可一想到水的以柔克刚,滴水穿石,尤其是水则覆舟,也会不寒而栗。于是,便把“水性”由褒变贬,重新加给了女人,并在生气时说女人是“祸水”。殊不知,水是涵养一切、包容一切的智者,聪明的女人更是以水自居。话又说回来,“智者乐水,仁者了乐山”,可一般的人却是山水都乐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缺一都乐不起来。难怪王观写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里,眉眼盈盈处”。
风骚泛指文学,由“风”即诗经《国风》,“骚”即屈原《离骚》而来。犹如“风雅”,是指诗经《国风》和《大雅》,泛指诗文,后又引申为“举止文雅”。可能“骚”字又通“臊”吧,“风骚”一引申,反倒是“举止轻佻”之意,并且专指女性了,直至骂女人为“骚货”。可骚字让人想到更多的却是骚人、骚客,是文人墨客。-
现在,女人已经和男人平等,并且以会生孩子胜男人一筹。男人不甘示弱,振振有词地说“除了生孩子,女人的一切,男人都行”!现在,男人把“除了”也“除”了,有报道说,男人也能“怀孕”,“生孩子”。
可我总觉得这是恶作剧。男人真的会“生”吗?其实,那只是“育”,是育胎儿。这“胎”字是说,怀胎是“坐月子”的“平台”。男人的“腹”也只是“窝”,“生”孩子是借窝下蛋而已。这男人生孩子,究竟是为了追求刺激,还是像女人那样,孜孜不倦地追求“男女平等”,让人不得而知。
通常,男人“开怀”是在“畅饮”,多么欢畅、豪爽,浪漫;女人“开怀”则是“生孩子”,是集浪漫、痛苦、快乐于一身、于一瞬的事。似乎男人的“怀”在胸,是胸怀;女人的“怀”在腹,是怀胎生子。现在,男人生孩子,该是女人开怀畅饮,男人开怀痛苦的时候了吧。
其实,人之初甚是尊重女性,于是,造字“女子”为“好”,“少女”为“妙”。当然,男人也不容易,便称“田”中劳“力”为“男”。男人娶妻为了生子,称女人为“妻子”,称男人为“丈夫”,即一丈以内为夫,再远就管不着了。很可能是因为男人不甘心,有怨气,便发明了“水性杨花”、“风骚”等词,不愉快的时候加载在女人头上。这让人想起金圣叹引用的一句话:“宁犯武人刀,莫犯文人笔”,文人,即便是文弱书生,却可翻手为褒,覆手为贬,直至几千年不得翻身的。
人,不能有仁少智,也不能有智少仁,而应“亦仁亦智”。人生,既须有山,亦须有水。人既需爱山,亦需爱水,正所谓“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灵动”。山水是故乡,山水是人生,山水依存同在,才是一幅完美的画,才是完美的人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