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天台山记(五)
天湖风景区是天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集山水聚人文于一体,岩奇、峰异、水秀、谷幽,诠释着天湖之自然奇趣。一条幽谷,奇岩耸峙,三湖层叠,瀑布成群,青山倒映,苍翠如染。智者大师隐修说法,首创
天湖风景区是天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集山水聚人文于一体,岩奇、峰异、水秀、谷幽,诠释着天湖之自然奇趣。一条幽谷,奇岩耸峙,三湖层叠,瀑布成群,青山倒映,苍翠如染。智者大师隐修说法,首创天台宗;苏东坡、米芾等历代名人题赋形成的摩崖石刻群;如来古洞、龙山武书院、古禅林寺、乾隆御碑、华东第一石刻弥勒大佛、财神殿等演绎着天湖之历史人文。攀岩、垂钓、滑索、水上乐园、游戏场,打造起“休闲天堂”。天台山文化之精华,自然之奇趣,休闲之天堂--在天湖交汇。天湖是我全家“十一”天台三日游的最后一站,当地人说天湖不是太好玩,原来只是汉化佛教天台宗创史人智者大师隐居修行的地方,后来修水库才形成了三个人工湖,因为在山上,谓之天湖。
因为路比较平,也宽,一家三口可以手牵手,并排上山,少了体力的消耗,多了休闲的乐趣,又因是在天台的最后一个景点,时间十分充裕,玩兴也高涨起来,女儿一路小跑着上山。到了下天湖,只见一座弯弯的石桥横跨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百多米长,建造的年代不是很久远。站在桥上俯首看,清澈的水中有许多的红金鱼在水中游弋,一点不怕人,用手拂一下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红金鱼飞快地向远处游去,不一会就不见了踪影,又到别的地方聚会去了。
过了石桥,来到一块空地,左边是一座依山而凿的弥勒佛,高有18米,大肚能容30余人站立,笑口大开。我想起一句对联,“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是对弥勒佛祖的最好写照。空地的右边是清朝乾隆皇帝御碑和“观自在菩萨”照壁,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
过乾隆御碑,步行十几分钟,就来到了智者大师隐居之地,智者大师是汉化佛教天台宗的创史人,提出了著名的“止观”学说,即将“止”解释为与静修等活动有关“实践”,而将“观”解释为与思维有关的智慧和洞察,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是思维与实践相结合。
中天湖非常小,小得让我几乎不在意了,没有多少感觉,仅仅是匆匆而过,路边的芦苇长得很高,超过头顶,一直延伸到上天湖。
上天湖很大,比下天湖和中天湖加起来还要大许多,景点也非常多,但多是人工造的,引不起我多少兴趣。过了一座铁锁桥,上了一个大坡,居然有个大的游乐场,不过全是木制或石制的“土”玩具,有梅花桩、独木桥、秋千、翘翘板……。女儿高兴极了,兴奋地一会儿荡秋千,一会玩翘翘板;在妻的帮助下,她在梅花桩上玩得开心得很,一步一步向前挪着小脚丫,很有点成就感。我也受到了感染,仿佛年青了十几岁,在梅花桩上跳跃着,呼唤着,从这头跳到那头,从那头跳到这头。“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从上天湖走过来,在湖边的芦苇枝上,有一只红蜻蜓栖在上面,静静地、静静地,估计是飞累了做个短暂的休憩,抑或她也被上天湖的美景迷住了吧,停下来欣赏湖光山色呢。远处传来几声银铃般的笑声,是几个少女的欢笑。不禁想起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碧潭》诗“大二女生的笑声在水上飞,飞来蜻蜓,飞去蜻蜓”。
天湖之美,有别于天台其他景区,人文和自然结合得非常好,闲来无事,在其间坐坐,远眺一下天台县城,别有一番韵味。虽无与世隔绝的距离,却有远离尘嚣的宁静。阳春秋日,若伴三五知己聚聚,不失是个好的去处。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