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商谜散文2025-10-20 18:19:43
初秋的太阳已不再像夏日里那样张扬自己的烈度,它像一个成熟的中年人,在经过锋芒毕露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后渐渐老成起来,喜怒哀乐已不形于色,就这样不愠不火地俯视着这个变幻莫测的人间世界。秋蝉兀自重复着单调的曲
初秋的太阳已不再像夏日里那样张扬自己的烈度,它像一个成熟的中年人,在经过锋芒毕露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后渐渐老成起来,喜怒哀乐已不形于色,就这样不愠不火地俯视着这个变幻莫测的人间世界。
秋蝉兀自重复着单调的曲子,也不管是否有人欣赏;那些不知名的草虫的合唱倒要耐听得多,高高低低,忽紧忽慢,或忧怨哀婉,或高亢嘹亮,它们是在用歌声表达着自己短短一生的万千感慨吧!
就这样一个初秋的日子——没有淅淅沥沥如泣如诉的秋雨让人愁思绵延,没有秋风卷飞落叶让人顿生悲凉——在这么一个平淡的秋日的午后,我——曾为他捧上无数“精神的盛宴”的“厨师”,以我的情感经历为原料做着原汁原味的“最后的晚餐”。

叫他方吧,虽然我从来没有这样亲昵地称呼过他。从来不敢轻易说出他的名字,对我来说,他已不仅只是一个人,他是一枚成熟在我心灵深处的果实,最轻微的触碰也能让这它浆液迸溅,浸透我的身心。十一年,太久远了,可这十一年来,他不曾有一天离开过我的生命。
我不知道该怎样叙述我与他的故事——情节那么简单,是的,情节太过于简单了。但或许正是由于这过于简单的情节才让我个心思单纯头脑简单的人难以忘怀。
他是我初中及高中时期的同学兼同乡。80年代的中学生的思想无法与现在的中学生相比,我们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即使是同乡,也认真地对待男女生之间不可逾越的“三·八”线。初中时,我们同在乡中上学,也记不清是不是在一个班级,只记得每到周末,在回家的路上或沿路的渠梗上总是有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走在我的前面,他走路时左右摇摆的幅度很大,让我在后面禁不住暗笑。那时,怎么也想不到,日后他会成为我一生中最极致的幸福和最痛心的遗憾。
初三毕业,我和他同时被二高录取。高中时代,学生们都自以为成熟了,应该像大人们一样坦然地处理一切事情,所以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坦然多了。到了县城,我们是真正的“老乡”了,他似乎觉得作为一个男子汉帮助弱小的女性小老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每次周末回家前,总会问我回不回家,要不要让他帮我捎带什么东西。有几次,我是同他一同回家的。他从不让我骑车带他,说什么“我一个男子汉,怎么能让一个女孩子出力”。所以,每次我都做出心安理得的样子,享受他的照顾,其实那时,少女之心是善良而体贴的,我知道,只有接受他善意的照顾才能让他有一种男子汉的责任尽到之后的成就和满足感。
与他同行是快乐的。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同骑一车回家时天气总是很好,或夕阳斜照,清风轻拂;或细雨偶飞,凉爽而不湿衣杉。卸下了繁重的学习任务,我们的心情格外轻松,说说笑笑,一路轻骑,那真是天使的快乐!清洁的、透亮的、单纯的快乐。同他一起,我体验到一种心灵放飞的超脱的自由。
9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北一所名校,我也终遂心愿,考入了江南一所师范院校。可是,上帝啊!我的单纯无知使我失去了享受他赐给我的幸福的权力。可我那时真的不知道婚姻的实质是什么,也不知道他带给我的快乐是人生中最可贵的,更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给我这种快乐!在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假期里,我在家人的安排下定下了亲事!我不懂,当时我真的不懂啊!
大学里活跃的人际交往开扩了我的眼界,多样的思想丰富了我的大脑,我开始懵懵懂懂地意识到我的人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但那时,我也不怎么多想。
方来信了,流畅的文笔委婉地倾诉着他的思念,叙说着他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读他的信是快乐的!我也给他写信,给他描述江南的小桥流水和美丽的江南女子,给他讲述我生活的枝枝节节,向他诉说我细碎的情绪和丰富的体验。信件往来中,一种感情象绿藤一样慢慢滋长蔓延。那是我一生中过得最充实、最幸福的日子。他懂我,他能准确地感受到我的一切体验,能从我没有主题的的文字里准确地捕捉到我的心灵之光,更难得的是,他给予我的也总是我最喜欢的:他纯净的语言,他豁达的心胸,特别是他对待我的态度——亲密而不猥亵,让我有充分的空间展示自己的个性。面对他,我是真正的我,不需刻意彰显优点或掩饰缺点。他喜欢读我的信,戏言“读信一封,三月不知肉味”。他说,我的信是他“精神的盛宴”。
终于有一天,我认识到,方应该是我一生的依靠。我认识到这一点的那一刻,也是我心灵经受磨难的开始。
大一放寒假,方到家里找我,不巧的是我刚出去。后来,听母亲说,方在我家抽了一枝烟,就走了。母亲还说,看得出,这孩子心里很难受。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和我定婚的是邻村的旗,人看上很实在,是个不善言谈的人,但很显然他很喜欢我,我也找不出他令我讨厌的地方。方的相貌比不上旗,甚至可以说有点丑,但他带给我的是心灵的充实和快乐。我把我心里的矛盾给母亲说了,不知母亲是怎么转达给父亲的,结果是,父亲很严厉地告诫我:做事三思后行,不要让父母跟着丢脸!可怜的父亲,为了一张脸面,以他一向的果断给我的一生下了定义。我不敢反抗,也没想到要反抗,因为我们姐妹几个从小被管教得服服帖帖,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父亲也因此在村里获得了“治家有方”的美名。
开学不久就是“五一”长假,方突然到学校来看我了。我把父亲的态度告诉了他。他神色黯然,很久不说一句话,只是一个劲地抽烟。我的心一下子空了,前心后背好像不再有骨肉的保护,胸中一阵阵透着凉意,心里隐隐作痛。直到我们一同到校外小店里吃午饭时,他的心情才似乎好了起来,吃完一小碗面后,他有点不好意思地孩子气地说还想再吃一碗。我的心情也随着的他情绪的好转慢慢开朗起来。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一如往日地对我,用他那种缓缓的语速和柔和的语气和我说话,拿自己当大人拿我当小孩一样“开涮”,饶有兴趣地品评我做的为人处世,欣赏又责怪我过于善良。他说:“有时人要自私一点——比如说你和另外一个人到了沙漠里,你们渴得快死了,这时只有一瓶水,你若把水让给他你就会死,知道吗?”我说“那要看和我一同到沙漠的是谁。”他就愉快地笑,那笑声让我没有来由地感到踏实。
第二天,我陪他去了太湖湖心的鸡公山,正是江南草长茑飞的季节,空气清新而湿润,满山的桅子树长得葳蕤茁壮,绿得滴翠的密叶深处鸟声啁啾,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