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泥小灶
时代的快速进步,使过去迅速成为过去。就拿火炉来说吧,那令人难忘的红泥小灶,现在就很难找了,铁皮做的煤球火后,换成了煤气灶,煤气灶又换了电磁炉,再过几年,也不知还会出什么新花样,到那时,红泥小灶,恐怕是
时代的快速进步,使过去迅速成为过去。就拿火炉来说吧,那令人难忘的红泥小灶,现在就很难找了,铁皮做的煤球火后,换成了煤气灶,煤气灶又换了电磁炉,再过几年,也不知还会出什么新花样,到那时,红泥小灶,恐怕是再也没人提起了。二十多年前,农家大多还是那种红泥小灶。两个大土炕之间,用土坏垒一米多高的台,中间留一个竖着的瓮状的洞,就是灶堂了。灶堂下边挖一个长方形的煤渣窑,没入地平下边七八寸深。煤渣上离地一尺左右留风道眼,与炉堂相通,是一个四寸左右的见方的平洞。炉堂与风道眼底部相平的部位,摆上五六根铁制的炉支,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太密了煤渣下不去,太稀了又挡不住煤渣。炉身有二尺七八到三尺高低,有钱的人家炉的外壁和上表面用砖彻成,勾上白泥缝,组成一种很漂亮的图案。要是没钱了,就是水泥抹平,也是很好的。炉堂要用掺上煤粉的麦秸泥套套,把炉堂内抹成光光滑滑,再在炉口安放一个煤火口子,一盘红泥小灶就成了,
就可以生火造饭了。
那时候买煤十分困难,我家经常是春夏两季烧柴火,在厨房烧锅灶。到了八月以后,天凉了,屋里要取暖,自然也就要生屋里的灶,我们叫做生火。生火前,妈妈总要套一套灶堂,在煤渣窑里点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炉堂,然后脱下右臂上的衣袖,光着胳膊抓着稀泥,一把一把地炉堂抹光。等泥稍干设硬后,就可以生火了。生火前要先在炉子下边填上块状的煤渣,然后把劈柴点燃,木柴燃过后剩下红红的带火的木炭,在上面放一些煤坷垃,停一会煤坷垃着火了,再添上和好的煤泥。
煤火不用时,用稀煤把火封好,用火柱扎一个小孔,火欲燃不燃,欲灭不灭,可以节省一些煤。做饭的时候,再用火柱把火打开,火焰便从炉子里冒出,上面中蓝色的火苗,下边是红红的火花,一会儿屋里便有了暖意,锅里也冒出兹兹的响声。冬天冷了,我们就坐在炕上,把脚伸到炉子旁取暖,有时伸的离火太近了,妈妈便会啪的一掌打到我的脚上,然后嚷一声,“小心烧了你的蹄子”,我便赶紧把脚缩回来。
那时爷爷家的里间大,炉子后面还有一个小炕,我们几个孙子孙女们到了冬天,全都跑到爷爷屋里,抢着坐后小炕,一人伸出两只脚,伸到火炉边,脚臭气熏天,可习惯了,谁也不说,围着火炉一边取暖,一边听大姑讲老狐精的故事。爷爷总是把火炉烧的很旺,火焰很高,有时饿了,奶奶还从过火的小洞中掏出几个红薯分给我们。红薯在小洞里备的脱尽了水,成了精瘦精瘦,干面干面,吃起来甜中带香,拿着也不烫手,那才真是红薯的极品呢。
岁月流逝,时事迁变,现在农家的大土炕,大多也换成了木床,那种红泥小灶再也不见了,只是那美好的记忆,却不能让我释怀。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母亲节的思念
下一篇:染指瞬间,谁为你君临天下
相关文章